湖北黄冈:推进农光互补、光伏+设施农业等低碳农业模式

4月4日,湖北省黄冈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黄冈市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持续壮大光伏产业,进一步推进大别山新能源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国家级光伏示范区。重点支持红安麻城、黄州等地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光伏组件、光伏装备等。积极推进“光伏+”综合开发利
第二节面临的形势

当前,黄冈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并存,面临着新形势和新要求。

(一)发展机遇

全面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带来气候变化新局面。国际,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气候治理凝聚各国智慧和力量,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领域,各国推动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实现疫后绿色经济复苏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国内,从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到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中国接连宣布的国家自主贡献新举措,将应对气候变化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重构了气候治理的世界新格局,彰显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雄心和决心。

探索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带来气候治理新思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让绿色低碳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实现高品质生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黄冈抢抓武汉都市圈东移重大机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老区振兴崛起、加快建成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关键时期。黄冈区位优势明显,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空间格局不断拓展,为气候治理提供多方面有利条件。

(二)面临的挑战

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亟待增强。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出现,现阶段我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仍以减缓为主,对适应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在基础设施、农业、林业、水资源、生态保护、人体健康等领域适应能力发展不均衡,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亟待增强。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亟待调整。总体上黄冈市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未来加快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工业短板,升级现代化服务业任务十分艰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较大,能源供给清洁能源比重偏低,未来与武汉同城化发展步伐加快,临空经济蓄势起飞,在能源消费需求旺盛、减煤空间收窄的背景下,对低碳循环节能的发展方式和完善清洁高效能源供应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合来看,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处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减缓适应气候变化的叠加期,机遇大于挑战。深刻认识我市适应气候变化的新要求,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广泛汇聚全社会力量和智慧,以推动低碳绿色循环发展为契机,做好我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着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加快提升气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为推动湖北率先在中部地区实现绿色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节基本原则

——系统观念,合力推进。以系统观念为指引,统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气候风险防控,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相统一。

——加强统筹,协同增效。加强统筹联动,协调各区域、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协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城市基础建设规划相关工作,探索建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机制,不断提升气候治理能力。

——目标导向,倒逼转型。坚持近期任务与长远发展战略相结合,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科学把握碳达峰节奏,稳妥有序推进,倒逼结构优化调整,加快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力度,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引导公众参与,切实提升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

第三节主要目标

到2025年,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全市碳排放强度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且持续下降,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扎实推进,甲烷、氧化亚氮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管控。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取得积极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近零碳排放区等试点示范取得积极成效,绿色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深度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应对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气候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