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渐远去:集中式光伏电站投资的对策和建议

赵昕劼 来源:能源杂志 编辑:jianping 补贴集中式光伏电站
光伏发电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推动能源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来,在高额补贴政策的驱动下,我国创造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光伏产业发展速度,光伏技术达到了全球领先,形成了完整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伏产业链,光伏发电产业得到 快速发展,在推动能源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9年9月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190190MW

 

光伏补贴退坡后,对投资集中式光伏电站的对策和建议


光伏行业正在从拼规模、拼速度向拼质量、拼技术进行转变,投资机构仍然可以在光伏板块寻找到良好的电站资产、合适的投资机遇。结合前文中探讨的投资集中式光伏电站时面临的困境,为了降低投资风险,确保稳定的投资收益,我们对光伏补贴退坡后投资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跟踪和研究政策,建立沟通机制,降低政策风险


首先,投资机构应积极跟踪政策变化,保持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渠道,研究光伏政策变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拟投资项目未来收益的影响,并研究对策积极应对。


其次,针对尚未进入补贴名录的项目,督促项目公司按照申报条件,及时与当地政府深入沟通,按照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的要求,填报补贴名录的申请。


第三,新建平价项目,应深入研究地方的补贴政策要点,与当地政府、能源局、财政局等进行沟通,积极申请地方政府补贴。据悉,某项目未进入第七批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目录,但是通过积极争取获得了所在省份的批文,项目上网电价执行光伏标杆电价加每千瓦时0.1元的省内补贴,且补贴3年。


(二)加强调研、评估、尽职调查工作,降低或有风险


首先,针对2016年及以前建成并网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应加强对关键设备的质量、衰减情况,施工质量进行重点评估,全面开展尽职调查工作。其次,对影响光伏电站收益的两大指标,内部收益率及度电成本进行测算和评估,服务投资决策。第三、着重对光伏项目资产抵押、或有债务进行风险排查。第四,对发现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进行充分沟通,争取在投资完成前整改,降低或有风险。


(三)加强项目合规建设,积极尝试新的融资方式


首先,在投资推进的过程中,加强项目公司和项目本身的合规风险排查和合规工作督导,确保项目主体满足融资主体的要求。针对赶工期时期普遍发生的“未批先建”、“未备案即开工”等瑕疵应在投资前期尽快解决,以免进一步影响项目融资、发债、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能力或资格。


其次,深入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尝试开展发行绿色债券、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等新的融资方式。可以参考中国华能在2017年11月发行的首单可再生能源电费补贴资产证券化产 品,项目注册金额50亿元,首期发型规模为5.3亿元,期限36个月,评级机构给予项目AAA评级,发行票面为5.50%,该项目基础资产即是华能集团下属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企业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募集资金则用于补充新能源企业现金流。


(四)对于新建项目,尽量降低非技术成本


随着光伏组件技术成的下降,如今非技术成本的情况决定了项目未来的收益。在电站投资过程中,注重对电站资产非技术成本的研究,包括土地使用成本,土地使用税,耕地占 用税等。在投后应对该成本细致化的管控,积极协调当地政府、电网公司,降低土地税费、租金以及电网接入成本。


(五)对电力消纳、外送保障、配套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估


在选择电站资产时应充分考虑周边配套设置、电力交易机制、电网接入情况等。研究电站周边是否有建好的升压站、线路等,选址尽量靠近负荷中心或者特高压通道换流站周边。尤其关注项目地附近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开工建设情况等。只有限电问题逐步解决,才能降低未来电站的送出成本,确保未来收益长期稳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