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 PV CYCLE 在哪里?

2018-07-18 06:19:15 太阳能发电网
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回收箱:它的体积约1.2米x1米x1米,明显大于普通垃圾箱;黑色盖子和底座牢牢地扣住厚重的灰色外壳,给人一种结实耐用的感觉。之所以会做这样的设计,是因为箱子里要装的不是普通废弃物,而是重量大且易损坏的光伏组件。  今天,在德国、意大利、比利时、波兰等国家,这种光伏回收箱已在不少城市出现。工作人员会根据用户申请,
集中处理,属地优先


  一块光伏组件退役之后,要经过拆卸、运输和处理三个环节。在直观的印象中,难度最大的环节肯定是最后一个,即进入工厂之后的回收环节,因为这部分对技术要求最高。但在中国,除了处理环节,运输环节其实也充满挑战。


  2010年之后,国内光伏产业出现过两次快速增长。第一次出现在2012~2013年,为了应对欧美“双反”,多部委联合出台多项支持光伏产业的政策,此后一年多,光伏新增装机量增长近10倍,且90%以上为地面电站。第二次出现2016~2017年,由于组件价格下降、扶持力度增加,国内的分布式光伏快速发展,全年装机同比增长3.7倍。


  集中上马就意味着扎堆退役。对于2016~2017年大规模安装的分布式光伏来说,产品转化率高、质量较好,且可以参考欧洲、日本等地丰富的分布式光伏回收经验,退役时即便带来一些问题,但影响可能也会较小。


  而2012~2013年这批则不然。由于光伏组件推出较早,技术水平相对较弱,且主要应用在西部电站中,在全球范围都很难找到类似的回收先例。更重要的是,这批组件将率先退役,因此,亟需探索出中国式的回收模式。


  有人曾提出过一种思路,即由光伏企业自己处理,但这种“谁的孩子谁抱走”的模式并不被看好,原因有二:


  一是从回报上看,企业处理非常不划算。一块光伏组件回收后,最大的价值体现在其中的金属部分,但可以回收的金属非常有限,且回收投入较大。如果投入与产出不匹配,企业就不可能产生太大的动力;


  二是从条件上看,组件处理需要置办设备,加派人力。即便企业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储备,但一个客观的现实是,国内光伏组件的生产线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很少位于西部。如果要处理,每家企业不仅需要重新添置生产线,而且要支付不菲的物流费,这必然会减少光伏企业参与后处理的热情。


  既然分散处理、远距离运输难以实现,相对可行的办法应该是集中处理和就近原则。


  以甘肃省为例,退役光伏组件可以由专业机构进行收集,并根据产品的类型、破损的程度统一运至一个或几个处理点,根据不同特点进行不同方式的集中处理。而企业则可以参照PV CYCLE的模式,以出资的形式参与后处理,让“专业人做专业事”,或将会产生更好的效果,以及更大的效益。


  官方搭台,企业参与


  新兴领域的技术往往分为两种:通用技术和私有技术。


  在行业发展前期,通用技术需要先行出现。但就像平地起高楼,通用技术的研发投入大、风险高,且成果可能不会被一家企业独享。所以,企业往往不愿去做通用技术的研究。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政府就要出面,先行搭建平台,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参与者,进而研发出通用技术。


  对于国内光伏回收,目前尚未看到通用技术方面的突破,因此,要实现“专业人做专业事”,需要政府率先发力,为组件回收搭建一个平台,并让企业充分参与进来。


  首先,政策和标准将是这个平台的基础。


  众所周知,光伏行业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但当下,国内尚未出现专门针对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的强制性政策,同时,专门的光伏组件回收机构也处于空白状态。另外,与组件回收相关的标准并不全面,仅有的一本国家标准《晶体硅组件回收再利用通用技术要求》在2017年9月刚刚推出,而与薄膜回收相关的标准尚未完成。因此,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是第一步。


  其次,需要寻找到可持续的运作模式。


  这里所说的可持续,主要是让回收机构拥有造血能力。在这方面,欧洲的经验是成立非营利性组织,并从企业身上获得资本——无论是PV CYCLE,还是另一家组织欧洲太阳能(3.620, 0.03, 0.84%)再循环中心(CERES),两者都是吸纳光伏组件生产商做会员,进而通过收取会员费,以维持自身的运作。而美国光伏企业FirstSolar的经验则是建立第三方基金,由专业金融机构进行运作,并以此支持后处理工作。但两种模式的共同点,就是让企业成为主要参与


  再次,倡导加强“生产者责任”制度。


  在家电领域,有一种提法叫“生产者责任”,即生产企业不仅要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之中负责,还要将其延伸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废弃后的回收和处置。在欧洲和日本的光伏行业,企业对生产者责任的落实与政府强制性规定有一定关联,但更重要的是,很多企业已经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正因如此,它在生产和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考虑如何处置、如何回收,而这种提前参与,无疑将有助于最终组件回收的效率和效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作者:万军 来源:《能源评论》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