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一场汽车巨头与动力电池之间的激烈角斗

余建约 来源:车云网 编辑:jianping 大众动力电池
对于电动车产业而言,这显然是一个历史性时刻。2019年5月13日,大众汽车集团监事会做出决定,将斥资10亿欧元,在下萨克森州的Salzgitter自建动力电池工厂。对于这个决策,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评价说,这对于大众汽车集团的未来,只一个至关重要的决策。这个决定的影响,不仅仅限于


从2019年5月14日,大众汽车集团年度全体股东大会传出的信息看,该集团的动力电池战略,已经非常清晰。


分成三步:


第一阶段:


向全球动力电池巨头发出了500亿欧元的采购大单。在第一个阶段,包括LG化学、宁德时代、SKI进入了大名单。


这个名单,在2019年遭到了大幅度的扩张,包括三星SDI、远景AESC、Northvolt,甚至是比亚迪,都进入了大名单。


这很容易理解,在2018年,大众汽车集团尚未确定All in电动化,也没有打算自建动力电池工厂,正常情况下三家供应商已经足够了。


但是,一旦决定了要自建动力电池工厂之后,势必会面临着强势动力电池供应商断供的威胁。此时此刻,扩大供应规模以确保供应安全,远比获得更优的供应价格更重要。


由于不同的供应商之间的利益不一致,数量越多越难以达成攻守同盟。


比如在韩国,LG化学和三星SDI及SKI之间,互为寇仇,LG化学为了阻止SKI与大众汽车集团的合资事宜,不惜以断供加以威胁。


在中国市场,宁德时代占据4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比亚迪的市占率则超过了30%,彼此之间激烈竞争。如果宁德时代与大众的合作出现博弈,比亚迪将会非常happy地切进去。


哪怕如此,大众汽车集团,依然需要组建自己的嫡系力量。


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大众汽车集团会培养自己可依靠的力量。


和Northvolt在下萨克森州的动力电池工厂,仅仅是一个开始。这个规模仅仅为10GWh的工厂,主要还是在考验动力电池巨头的态度。


大众对Northvolt的进一步控制和布局,也是可以预期的事情。这家企业,在此时此刻,还做着成为全球第三方动力电池供应商的美梦,属于严重的头脑不清醒。动力电池的产能建设,capex的投资甚至是汽车产能建设的两倍,不是一家小虾米可以玩转的。


动力电池的制造,对整个体系的能力要求极高,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会影响产品的良率、可靠性和性能。


大众汽车集团,在一步一步地包养Northvolt。


此外,他们还会扶持SKI。这家韩国的动力电池制造商,虽然技术很好,但依然遭到LG化学的强势围剿,亟需像大众汽车集团这样的巨头的订单,甚至是进一步的深入合作。


扶持SKI,恐怕会是大众汽车集团,在第二个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


第三阶段


这个阶段,全球动力电池的研发和制造,将会进入固态电池阶段。能量大幅度提升、成本大幅度降低。


所有的车企,都希望尽快地走到这个阶段。


所有的第三方动力电池制造商,恐怕都比较抗拒固态电池的量产。因为这会让他们前期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摊销时间,大幅度降低。


当然了,他们在前期做产能建设的时候,恐怕也会考虑的产能向下兼容和更方便未来改造事宜。


在这个阶段,大众主要的研发力量是QuantumScape。这是一家在2010年从斯坦福大学分拆出来的初创企业。2018年6月,大众汽车集团斥资1亿美金,成了这家初创公司最大的股东。


在对固态电池进行大肆投资的,除了大众汽车集团之外,苹果、戴森、丰田和通用,都已经进行了比较多的布局。


车评君认为,在2023年左右,固态电池的小规模量产,会得以实现。


对于大众汽车集团而言,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充满了风险。终究,在全球范围之内,动力电池的产能,依然主要掌控在宁德时代、比亚迪、松下三家手里。


哪怕他找了很多供应商,在短期之内,恐怕也难以满足大众汽车集团如此庞大的产能需求。


可以预计的是,在2020年之前,全球动力电池的产能,都将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给了巨头们以巨大的话语权,但也会给二线动力电池制造商一个机会。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2019年4月16日,发生在上海车展上,王传福和迪斯的会面,就会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比亚迪是全球第三大动力电池制造商,接下来,会有比较充足的产能供应。


其次,比亚迪自己也是车企,他们可以接受和理解,强大的车企最终会自建动力电池产能,所以会以开放的心态与其他车企合作。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众汽车集团入股比亚迪动力电池项目,恐怕是一个会发生的事情。


对于宁德时代这样的第三方动力电池巨头而言,该如何化解危机呢?


在现阶段,入股一些有潜力的车企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案。此外,扩展汽车产业以外的业务,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事项。


无论如何,车企自建动力电池产能,恐怕会是一个难以遏制的趋势。


一方面,将会极大促进整个汽车产业向电动化转型。另一方面,也将引发车企与动力电池巨头之间的激烈博弈。


最后,那些不能掌控动力电池供应链的车企,如果没有其他在智能化方面的护城河,恐怕会在竞争中陷入被动。


第三方动力电池制造商的明天会怎样呢?只有上帝知道。

 

原标题:大众自建动力电池工厂的历史必然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