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能源发展的首个素描画像 ——国内首个《中国城市能源报告》发布

来源:中国能源报 编辑:jianping 城市能源太阳能发电
10月18日,第三届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在江苏苏州召开。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发布报告《中国可再生能源展望2018》。

 

三、城市建筑用能画像


建筑用能总量特征


建筑行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隐形主场。2016 年,我国建筑用能9.06 亿吨标准煤,虽然建筑用能直接占比为20%,但是,建筑在建设阶段消耗能源巨大,建筑用钢占我国钢材消费的比例超过50%,房屋水泥消费占总产量的60-70%。从全使用寿命周期来看,建筑行业相关能耗约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一半。


建筑能源消耗仍处于持续增长期。2016 年,我国城市建筑总面积352.3 亿平方米,其中城镇居民建筑229.3 亿平方米,公共建筑 123.0 亿平方米。2011 年至 2016 年,我国城市建筑面积年均增长5.3%,其中城镇住宅年均增长3.8%,公共建筑平均年均增长 8.8%。城市化进程将持续推动我国建筑能耗保持长期增长态势。2016 年, 我国城市化率57.4%, 比2012 年提高了4.8 个百分点, 2020 年城市化率预计达到60%。建筑用电梯、空调等高耗能设备快速增加,以及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带来的生活用能需求强劲增长,也将持续推动我国建筑能耗保持长期增长态势。


建筑用能结构特征


降低公共建筑能耗是提升城市建筑能效的关键。公共建筑是城市建筑能效。2016年,公共建筑能耗总量是城镇居民建筑的1.06倍,但是公共建筑面积却仅为城镇居民建筑的50%,究其原因是由于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大大高于居民建筑。据测算,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30.2kg标准煤每平方米每年,是居民建筑单位面积能耗的2.3倍。公共建筑能耗主要包括空调用能、照明插座用能、办公用能、动力用能以及特殊用能等几个方面,其中又以建筑空调用能为主,占公共建筑总能耗的50%-70%。我国公共建筑多采用大玻璃幕墙等遮阳隔热性差材质,导致内部发热量大、空调期长等问题,造成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大大超过居民建筑。


建筑用能演进特征


城市建筑与分布式光伏、光热、地热能利用相结合渐成趋势。目前,开发建筑屋顶、立面等城市空间进行分布式太阳能利用得到大幅推广,利用地热能为建筑供暖制冷也取得良好效果。2016 年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1GWp,新增分布式光伏发电量116 亿千瓦时。太阳能光热利用10 年平均增速17.8%,2016 年太阳能集热面积达到4.6 亿平方米,其中,城市集热利用面积3.4 亿平方米。2016 年我国城镇新增浅层地热能应用建筑达到4.78 亿平方米。


建筑用能管理特征


城市建筑能源管理总体仍处于重建设、轻运营状态。我国先后出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等建筑节能实施标准,对建筑建设阶段能源消耗进行控制。目前,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江苏、浙江、山东、深圳等地城市新建建筑中已开始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建筑运行阶段的能源管理也正在逐步开展,国家住建部在33 个省市(含计划单列市)开展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十二五”期间已经对9000 余栋建筑进行能耗动态监测。但是,从目前运行实际分析,能耗监测平台难以维系持续运行,能源数据统计质量缺乏保障,全面系统开展建筑节能困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