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容文:“跨界者”才能真正激活光伏应用市场

专访北控绿产(青海)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容文博士 传统电力集团以及传统的能源企业,对于新能源的心态是很复杂的,他们一方面也明白能源变革是历史的必然,但另一方面却难以舍弃既得的利益。所以,这个格局或许也只能依靠跨界者来打破

 

  作为北京控股下属的北控绿产(青海)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控绿产”)的总经理,自2011年青海“930”项目起,俞容文便扎根格尔木负责北控绿产的光伏电站投资建设事务,几乎从零开始见证了西北光伏电站投资市场的崛起,对国内光伏电站投资市场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日前,《太阳能发电》杂志在北京专访了俞容文博士,并与其就国内光伏电站投资领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交流,以下是经过整理的访谈内容。

  《太阳能发电》杂志:在您看来,国内光伏电站投资市场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和障碍?

  俞容文:判断一个投资市场成熟与否,需要看它所涉及的政策、法律保障、金融以及商业环境是否成熟,是否成体系。如果这些方面配合得好,光伏电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市场,不但投资风险较小,现金流和收益率也都很稳定。

  具体就国内光伏电站投资市场环境来看,这段时期,几乎三天两头都能看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应该说政府对这个市场的支持力度相当大。相比一两年前, 投资环境已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国内市场必然能够起来,这不用怀疑。

  目前最大的不足,可能还是融资问题。光伏电站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投资市场,离开金融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事。这其实也是此前业外投资者较少进入的一个原因。这个市场的投资,目前能够获得的金融支持很少,加上财政补贴不能及时到位,因此对社会投资者的吸引力较小。

  自从国务院两次常务会议研究光伏产业的问题以来,包括融资问题在内的诸多制约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启动的障碍都正在逐渐消解。这毕竟是一个新兴的市场,许多基础和配套建设都需要时间,需要一个破冰的过程。

  除了融资问题外,我个人觉得,目前还需要明确的、应该以法律法规形式确定下来的包括:保障光伏电站二十年的投资收益、电力消纳和收购,补贴标准,补贴发放方式,税收, 等等。如果不能进一步在法律上明确这些问题,光伏电站的投资就始终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太阳能发电》杂志:即使在一种并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下,您也已经在西北做了三年的光伏电站投资,那么,您觉得在西北投资光伏电站是否划算?

  俞容文:要了解投资光伏电站是否划算,仅仅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不够的,还要看投资者出于何种目的。不同来源的资金,或者说不同的资金性质,对于投资回报的需求是不同的,对投资划算与否的理解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