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惊魂:从至暗时刻到柳暗花明

2020-11-20 07:17:41 太阳能发电网
对所有光伏人来说,2018年的儿童节是一场不堪回首的噩梦,突如其来的消息在行业里引发了一场大地震,晃得很多人找不到北,不到半年时间里,20多家相关上市公司的50多位高管陆续离职或跳槽。2018年6月1日,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三大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除了常规的降低补贴标准之外,让人

2018年9月,欧盟宣布结束对中国光伏产业长达五年的“双反”政策,使得光伏企业在国内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纷纷布局确定性更强、收益水平更高的海外市场,来对冲531的不利影响。

事实上,这并非国内公司第一次集体出海,相反,十几年前,国内光伏产业极为依赖欧美市场,这种依赖一方面体现在供给端,关键原材料受制于人,另一方面是需求侧,绝大部分组件产品都出口海外,也就是业内常说的“两头在外”。

直到2012年左右,这种情况才得以逆转。

受“双反”影响,再加上欧债危机之下欧洲国家纷纷下调补贴力度的影响,国内光伏公司遭遇当头一棒,大量公司倒闭,大全新能源、尚德、晶澳和赛维四家在美国上市的光伏龙头都收到退市警告,全行业出口额从2011年的358亿美元一路暴跌至2013年的123亿美元。

在出口几乎崩溃的情况下,政府决定出手救市。经过多年补贴和培育,中国光伏产业才逐渐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尴尬境地,而且在产业链的所有环节都牢牢占据主导地位,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531新政颁布的2018年,全球光伏行业前20强中,中国企业独占16席,无论是在技术和成本上都具有显著优势,这些优势也为光伏公司在新一轮的出海潮中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种优势的获得主要源于四方面:

技术迭代,以单晶硅为例,单晶渗透率从2016年18.5%提升至2018年的46%。

工艺改进,比如金刚线切割技术的普及大大减少了上游硅料的使用。

庞大的市场容量,中国不仅是全球光伏产业最大的生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应用国,规模效应有助于边际成本的降低。

财政补贴,一方面能够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以及市场渗透率,另一方面适时适当的退坡有助于提高行业门槛,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提升行业集中度。

从数据上来看,2018年,在531的冲击之下,中国光伏新增装机43GW,同比下降18%,但是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出口总额达到161.1亿美元,同比增长10.9%,创下自欧美实施“双反”政策以来的最高水平。


得益于技术进步、规模经济以及供应链竞争力增强等因素,光伏相比于传统化石能源的经济性优势正在日益凸显,531被视为是平价上网之前最后一次挤泡沫。

所谓平价,意味着发电侧(不含输配电成本)与火电上网电价平价竞争,用户侧(含输配电成本)与电网适用电价同价竞争。2019年,在印度、中国以及欧洲部分地区已经可以实现发电测的平价上网。我国光伏产业于2021年全面进入平价时代已成为行业内外的共识。

今年上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市场普遍担心国内外光伏装机需求不足,会让行业出现短暂倒退,但是到了下半年,随着疫情好转以及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释放,形势发生反转,包括硅料、光伏玻璃等产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行业出现新一轮的抢装潮。

过去十余年,中国光伏行业几乎都生活在补贴的魅影之下,补贴也造就了行业的周期属性,但这些状况都将属于从前了。惊魂两年,光伏经历了一场大变革,而“台上的成功表现”,也正应了尼采那句话: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作者:罗松松 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