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骨子里“不浪费每一分土地”的基因,在沙漠里被激活。最近,美国路透社网站报道,中国计划在戈壁沙漠建设4.5亿千瓦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基地。中国确实正在沙漠干大事:大规模建设光伏发电站。和别的国家不同,这些建在沙漠戈壁的光伏电站,除了发电之外,还捎带着种起了水果蔬菜、中药牧草,养起了牛羊鸡鸭,让戈壁沙漠的这些不毛之
2017年,比亚迪的王传福在央视《开讲了》节目里曾经说过,如果中国1%的沙漠地区覆盖了太阳能光伏板,可以解决全国13亿人的用电问题。
中国有底气在光伏发电,特别是沙漠光伏电站发力,是由光伏产业的绝对优势决定的 图片来源:电子产业信息网
这听起来像是天马行空的想法,其实是有真实存在的意义的。
原因有二。
其一,中国幅员辽阔,沙漠的面积也不小。有数据显示,中国荒漠化土地占了国土面积的近四分之一。
其二,也恰是这些集中在中西部的戈壁、沙漠,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富集,技术可开发量占全国比重的60%以上。
大规模开发建设沙漠光伏,不仅能利用好沙漠戈壁这些价值较低的土地,获得清洁的新能源,同时让光伏发电成为现代化治沙防沙的手段。
中国光伏发电的产业优势,在最近10年积累起来,而中国利用光伏发电特别是沙漠光伏发电带来的综合效益,也在不断积累 图片来源:中国光伏产业联盟
人多地少,这似乎是我们花大力气在沙漠建光伏发电站的一个重要考虑。
同时,把祸害人民生活的沙漠,治理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良田,也是必选项。
但怎么才能做到这两者同步?
拿库布齐沙漠的光伏电站为例。
因为离北京比较近,所以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这里就开始植树造林以防沙治沙。
但是,单纯的治沙是一件投入很大,却没有产出的事情。
这就导致企业参与的意愿并不强烈,只能靠国家投入。
在沙漠建光伏发电站,可不是架起来个光伏板那么简单。
防止沙尘暴和流沙对电站的损害,是首先要做的基础功课。
第一步,防止沙土流动,就要固定它。最常见的办法,就是把麦草按方格形状埋进沙子里,形成网状防护带。
第二步,是在光伏电站周围种树,抵挡沙尘。比如我们在支付宝的蚂蚁森林里常见到的梭梭树、花棒、红柳等抗旱能力强的植物。
第三步,就是在光伏板阵列之间,种植耐阴性的灌草类植物,既不遮挡阳光,同时固定沙土流动。
光伏+种养殖的模式,依托于光伏治沙的环境改良
光伏板就像一排排遮阳棚,遮挡着直射的阳光,降低了地表温度和水分蒸发。
同时,定期冲洗光伏板表面的水,也让下面的植物获得了更多的水分。
这一系列的操作下来,绿色自然就回来了。
能源投资者也能从产业生态化的投入中,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回报。
除了获得清洁能源,顺带实现了把沙漠逆转成绿洲的环保效益的同时,“种菜基因”强大的中国人,还搞出了(太阳能)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光伏+”经济效益的新玩法。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光伏阵列间用来固沙的植物和杂草,并没有特别的选择。
时间久了,植物长得过高,反而遮挡光伏板的采光,需要请当地人来人工除草。
中国在沙漠光伏发电的领域,因地制宜地搞起了种植养殖,富裕了当地居民的同时,还解决了管理维护的问题
既然植物能自然生长,那一定能种植适合当地的经济作物。
中国人骨子里“不浪费每一分土地”的基因,在沙漠里被激活。
仅在库布齐的达拉特旗光伏基地,一期项目有效治沙的面积就有2.3万亩。
其中,有红枣等经济林1.2万亩,以及黄芩、黄芪等中草药5000亩。
二期项目生态修复工程有效治理面积将达到2.1万亩,同时开建的还有600亩智慧农业、日光科技等多业态融合的沙漠生态治理、产业发展示范区。
除此之外,光伏板下面的草长得太高,不方便人工清理,于是光伏电站干脆自己养起了羊群,请它们兼职“修剪”。
这些义务剪草师被称为“光伏羊”,不仅膘肥体壮,还能卖个好价钱。
国家电投集团建设的“骏马”光伏电站,不仅能发电,能治理环境,还成了网红景点
除了养羊,光伏电站还养鸡、养鹅,甚至开发旅游,“光伏+”不断玩出新花样。
由国家电投集团建设的网红——“骏马”光伏电站,在前几年还成功通过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板图形电站,也顺便成了网红景点。
当前,库布齐光能环沙漠乐园旅游项目的总投资已达7.6亿元,建成后年可接待游客150万人,实现产值4亿元。
这个经验被总结推广开来。
于是,在宁夏的光伏电站开始种枸杞、黄芪,在内蒙古的光伏电站开始种牧草、黄岑和红枣,还特意加高了光伏面板的高度,方便羊群吃草。
对于热爱土地又勤劳的中国人来说,把沙漠变良田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为整个地球贡献自己的经验。
根据联合国的资料显示,现在全球的荒漠化已经影响到地球20%的人口和三分之一的陆地面积。
特别是在亚非拉美的发展中国家,36亿公顷的牧场和耕地受荒漠化影响,每年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是423万亿美元。
中国拿出的“光伏+”的治理方案,也为扭转这个局面,带来了新的可能。
2022-203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GW) 数据来源:CPIA.2022.2
在产业层面,中国的光伏新增装机已经达到了54.88GW,连续9年排在全球第一,累计装机容量相当于13个三峡水电站,连续7年全球第一。
2021年,中国光伏产业中多晶硅、硅片、电池的产量全球占比超过了70%;光伏专利申请的数量占了全球的80.14%;光伏发电成本比10年前降低了80%。
其实,我们不光探索出了“光伏+治沙”的经验,还有“光伏+农业”、“光伏+渔业”、“光伏+煤矿沉陷区治理”等等许多产业融合的体系。
当美国的沙漠光伏电站因为“环保组织”抗议影响了沙漠龟生存而缩减面积的时候,我们在卡塔尔承建的800兆瓦光伏项目已经投产。
这个项目制定了详细的迁移规划,为当地的灌木、蜥蜴、蛇类等原生动植物,找到了合适的新居所。
2019年全球太阳能光伏装置量前十名的国家和地区排名
在能源领域,有个著名的“不可能三角”理论,就是说人类在追求清洁能源的时候,无法找到一个系统,能同时满足供给安全、环境友好、价格低廉这三个目标。
现在看,这个能源“不可能三角”,也许会被中国的“沙漠光伏”打破。
作者: 来源:正解局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