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光要“能” 路面变身“充电宝”

2020-06-11 15:25:08 太阳能发电网
把太阳能应用于公路建设显现出诸多优势。
无线充电加持


光伏路面技术是朝着智慧交通的目标进行的一次技术创新。在张宏超看来,绿色环保、安全智能,是智慧交通必然的发展方向。


鲁越晖充满期待:“光伏公路或类似技术与其它技术的交叉融合,必将会给人们未来的交通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和更好的体验,实现诸如自动融冰化雪、路面交通信息动态智能显示等。”


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团队学术带头人孙跃告诉《中国科学报》,智慧交通的目标是实现交通运行(包括车辆)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智慧交通既有路的事,更有车的事。光伏路面的建设可以与电动车无线充电技术相结合,为真正的无人化智能交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那么,如何将两者相结合?需配套怎样的电动车无线充电技术?


孙跃指出,将“光伏+无线充电+智能管理”作为智能交通的支撑平台,一定要把车辆技术纳入考虑,形成一种“车中有路—路中有车”的协同思维模式。


同时,道路(包括光伏路面)的规划与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未来电气化交通工具(电动车辆)的电能实时补给解决方案。而电能补给方案有两种方式:定点驻车无线充电和定线路行驶过程中的无线供电,用来解决电能及时动态补给问题。“车辆电能的无线补给是制约‘智慧交通’真正无人化的关键要素之一。”孙跃说。


他表示,集光伏发电、动态无线充电、无人驾驶于一体是未来智慧交通的一项前瞻性和引领性的技术和解决方案。2018年,由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国内有关高校在江苏同里小镇建设了一条“三合一”电子公路,实现了电动车全路段动态无线充电。


孙跃介绍,该系统包括几百米地面充电线圈(铺设在光伏路面下面)、原级电能变换与供电线圈驱动装置、车载电能变换与控制器等。设计最高车速120公里/小时,动态充电效率85%以上。“基本实现车辆边跑边充全过程的无人化和智能化。”


不过,在走向产业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和改善的问题,比如车载装置轻量化和小型化、全系统低成本建设与运行,以及充电效率进一步提升等。


“跨行业合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可由政府和企业(行业)投入,行业带动,政产学结合进行开发和推广。”孙跃建议。


专家们表示,目前在相关技术领域,国内与国外发达国家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积累了较为深厚的基础和优势。面对新一轮的产业格局变化,还需要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跟进、国家和各行业的支持。



作者: 韩扬眉 来源:中国科学报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