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行业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2020-02-23 07:57:37 太阳能发电网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家关注疫情对中下企业的影响比较多,各地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扶持中小企业生存的政策,大家意识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中小企业的冲击。能源公司一般是大公司,大家一般都以为大公司抗风险能力强,甚至认为国有能源公司处于垄断地位,因此新冠肺炎疫情对于能源行业不会有多少负面影响。实际上能源行业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也比较大。能源行业与整个国民经
三、能源行业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工农商学兵,全国人民都深刻认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都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头等大事在抓,目前阶段应该这样。同时,经济、恢复生产问题、就业问题也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了。不管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年代,能源都受到全世界广泛的关注。世界是一个全球村,抗击新冠病毒需要全世界人民齐心协力共度时艰。能源行业同样如此,需要全世界行业互助,同时,国家、地区、企业需要采取切实的救助措施,“急则治标,缓则之本”。


  (一)积极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行业是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能源行业都有重要影响,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也应该全球能源企业携起手来,共同抗击。我国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一,中国能源行业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冲击,对于世界能源行业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据2018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3132.2百万吨油当量,美国为2234.9百万吨油当量,欧盟为1689百万吨油当量,位居榜单前三名。印度、俄罗斯分别以753.7、698.3百万吨油当量居于第四、五名,均超过500百万吨油当量。


  人类社会的发展,加强了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互动,流行病、传染病自然很难只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发作,能源行业需要继续建立广泛的合作。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倡议”,为推动世界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和积极响应。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2019年9月26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在北京召开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倡议”四周年研讨会,回顾事业发展历程,共商全球能源互联网与可持续发展大计。同时,全球能源互联网金融联盟和装备联盟宣布成立,标志着全球能源互联网行业联盟体系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金融联盟由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投资、基金、银行、咨询、保险等领域相关机构组成,将推动研讨全球能源互联网相关政策、模式和机制,分享实践经验,发掘商业机会,促进金融创新。全球能源互联网装备联盟由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企业及机构组成,将围绕特高压及新型输电、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等技术装备领域,分享创新经验,分析预测未来需求与研究方向,为全球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与远距离配置提供技术支撑和行动路线。加上2018年成立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与智普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行业联盟体系已总体建成。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需要经济互助基础上的能源协同,各国间建立统一的能源接入、频率制式、数据共享等诸多协同机制;需要建立在文化互通基础上的能源平衡,打破国与国之间的文化鸿沟,连接人类发展的共同价值取向,实现能源禀赋与能源需求之间的实时平衡,为智慧地球的发展作贡献。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在实施“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在积极展开行动,倡导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新冠肺炎疫情事件表明,全球能源企业相互之间影响越来越大。希望国内外其他能源企业也积极参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利用新冠肺炎疫情这个危机事件,信息共享,相互协作,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


  (二)国家出台扶持政策


  能源行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国家电网这些能源企业,是中国营业收入最大的前三家公司,这些能源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将直接影响其他行业的正常与稳定。大公司同样有大公司的难处,新冠肺炎疫情同样对于能源大公司的营业收入、物质供应、劳动就业、员工收入、客户服务、市场营销带来巨大影响。大国企在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时冲在前面,经济方面的指标值会明显受到冲击。国务院国资委在考核这些企业的“两利三率”等指标时,应该根据受影响的程度和时间,降低要求,适度调整指标值。国家能源局已经在针对不同的能源企业、能源项目制定适当的优惠政策。1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2020年新建光伏发电项目补贴预算总额度为15亿元,其中户用5亿元,竞价(包括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10亿元。大型能源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顶梁柱、压舱石,这些企业本身也会主动为党和国家分忧,首先会自救,在他们自救的同时,国家给予适当的扶持,可以尽快恢复整个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带动整个经济建设的稳定和发展。


  (三)企业构建适应型组织


  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很难有人预测到武汉的新冠病毒除了搞乱湖北外,居然把整个世界搞得人心惶惶,中国很多企业停工、商店关门。国家电网、中国石油的正式员工都在100万人以上,一些民营能源企业可能只有几十个员工。能源企业,不管规模大小,都直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减少负面影响最根本的行为还是在于如何进行组织变革,提高组织适应能力,增强竞争优势。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目前国内外都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目前的治疗主要采取对症和支持治疗,增强人体免疫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自身免疫力强,才会身体健康,抵御种种病毒。企业的正气就是组织适应能力。应该把疫情、危机作为组织变革的机会,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研究,对人力资源、财务、流程、市场、信息化等方面制订出改革方案,然后结合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有步骤,有计划的加以实施。


  组织结构的变革可以同人员培训,管理方法的改进同步进行。国家电网成立初期,企业内部层级多、链条长,反应速度慢;电网核心业务开展没有统一的章法,业务效率低,纵向管控的穿透力不强。为此,国家电网公司通过压缩管理层级、建立纵向贯通的专业化业务管理体系,解决“慢”、“乱”、“小而全”等问题。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企业具有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四个重要特征,实质就是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变革的深度融合。数字化企业代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全新的企业发展形态。电网既是网络型产业,也是信息密集型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是电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电网公司建成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题中之义。国家电网公司抓住新兴技术革命的重要机遇,扎实筑牢企业信息化基础,积极探索开展“互联网+精益管理”,显著提高了发展质量和效率效益。国家电网经过组织重塑,大大提高了抗御多种风险的能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稳定自如的应对。作为能源年企业,也应该树立挣工资而不是发工资的理念,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应该大力宣传公司与员工利益一致、共度时艰的理念,并且切实体现在公司制度改进、流程优化等方面上。


  (四)加强创新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创新能力强的能源公司受负面影响小。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总数已经位列世界第一多,尤其是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国家电网公司,位居世界500强的前五位,国家电网公司的特高压技术、中国石油的勘探开采技术在能源行业也是世界领先,但是我国能源企业整体的科技水平、管理水平,与国际同行的领先企业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例如企业的创新氛围、冒险精神、对于创新的激励措施、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还是有差距。


  我国的能源领军企业基本上都是大国企,在体制机制等方面对于创新还是有一定的束缚。国有企业要求保值增值,要求严格管控风险,这些要求本身是应该这样要求,但是,许多国有企业负责人就不敢或者不愿意去冒险了,虽然文件上也宣传有容错机制,在实际开展经营管理工作时,国企负责人还是担心自己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等责任。有的国企董事长在总结自己的工作成绩时,经常会介绍自己没有投资失误。表面上看对于国有资产履行了保值的责任,同时也可能错失了很多本来赢取大量利润的机会。投资,很多时候难以预测准确,就像这次新冠病毒对于武汉、对于湖北、对于中国、对于世界的经济发生巨大的破坏作用,之前很难有谁能够准确预测。


  当今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能源企业,尤其是巨无霸能源企业,如果为了抢抓机遇,即使有部分投资失误,也是正常现象,纪委部门、国资委,应该制造出鼓励企业积极创新的文化氛围。中国的大型能源企业抗风险能力强,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些大型能源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花了大力气,下了大功夫。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研究部署了“十大科技创新工程”,开展高压直流电缆、特高压交直流电网系统保护、500千伏统一潮流控制器、特高压半波长输电等关键技术攻关。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投资的雅砻江水电项目,具有“五高一深”的特点,即“世界最高混凝土拱坝,高山峡谷、高边坡、高地应力、高压大流量地下水、深部卸荷裂隙”,被国内外水电界公认为建设管理难度最大、施工布置难度最大、工程技术难度最大、施工环境危险最大的巨型水电站,是世界电站大坝建设和引水发电隧洞建设的里程碑。


  中海油在物理意义上的“深海科技创新”领域频频作为。在建立完整的海洋石油工业体系进程中,中海油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的对外合作创新模式,逐步掌握了多种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坚持技术创新,自主研究X70管线钢焊接工艺,推广应用全自动焊接和相控阵自动超声波检测技术,攻克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口径管道穿越等世界性难题,首次确立了大口径高压输送主干线螺旋缝埋弧焊管与直缝埋弧焊管联合使用的技术路线,带动了X70、X80型钢管大规模应用,使我国机械制造工业水平迈上新台阶,实现了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由追赶者到跻身国际先进行列的跨越。为了更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危机事件的冲击,能源企业应该更加重视科技创新。


  本文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大工商管理专业博导,上海交大能源行业团队负责人



作者: 来源:中华网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