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荐读|中美学者深度对话:贸易战是暂时的 科技战将是持久的

2018-06-29 15:40:25 太阳能发电网
2018年6月12日,美国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中国代表处负责人弗勒德等一行拜访国经中心,本文为国经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与其座谈中对话实录。对话中美方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陈文玲总经济师针对性进行回答,并提出特朗普正在带领美国走入沼泽地,据此进行了分析。
美方:特朗普真的不在乎。我们今天来想讨论中美的贸易关系,并不讨论特朗普地缘政治上的的问题。


我与我的同事都持有这样的观点,美国是从国际化中受益的,美国是从与中国的贸易中受益的,美国是从参与WTO中受益的,而特朗普并不这么认为,他是一个疯狂的人,我们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更多的讨论并不能帮助我们理解他是如何到达这一步的,也不能预判未来的发展。


陈文玲:我非常赞成您的观点。我们认为,如果中美两个国家深化合作的话,给世界带来的能量是巨大的,而且对美国的好处也是巨大的。中美两个国家GDP总量占到全球40%,制造业产值占到全球接近40%,贸易额占到全球接近25%,人口数量占全球接近25%。占全球这么大比重的两个国家如果能够合作,世界整个格局将会随之改变。这两个国家的合作会带动世界经济复苏,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会很好地解决国际贸易中的一些问题。


关于高科技之争,我也赞成您的看法,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长的历史过程。但是您谈的看法中有一点我是不赞成的,科技成果是人类进步、人类创造的成果,它应该为人类所共享,或者叫分享。比如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的蒸汽机,比如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电力,比如说现在的互联网,实际上都是科技革命的产物。这些产物肯定不是发明者独有或独享,或者是发明者所在的国家独有独享,历史证明这些都变成了全世界的财富。


我们知道,中国科技发展水平与美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很多的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共性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方面现在和美国还不是一个重量级,还是在学习和追赶美国的过程中。中国2017年从世界进口的芯片是2600亿美元,是我国所有进口商品中占比重最大的,也是数额最大的一类商品。其中从美国进口是870亿美元,所以美国现在发起的高技术之争,限制美国高技术产品向中国出口,限制中国人到美国去学习,我觉得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我个人认为,如果美国能够把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放开,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就会变成顺差。因为恰恰这才是现在中美两国产业结构互补性最强的领域。我记得当年胡锦涛总书记访问美国的时候,凤凰台对我做了一个专访,当时就问了这个问题,你对美国高技术产品对中国出口限制怎么看?当时我的回答是,美国限制了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就失去了一个最大的市场。如果美国扩大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如果能够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它既可以获得技术创新带来的垄断利润,能够减少贸易逆差,更重要的是会激发美国继续创新的动力,使它不断的产生由于技术创新获得的垄断利润,获得不断有产品需求的市场。而美国一旦把这个方面限制住,你认为你在技术高端,但是你激发的是中国人追赶的决心、信心和脚步。


美方:中国一直以来都是这个观点,但是我并不同意。


的确,特朗普是疯狂的,但是我们也要和他做生意。中国的领导人需要意识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市场对中国都是非常支持的,然而现在他们的观念在改变,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做了什么使他们有了这样观念上的改变。


的确,下一任美国总统很大可能会重新加入《巴黎协议》,会对世界贸易组织更加友好,但是我们仍需要构建一个双向的交流通道,找出我们为什么到了现在这一步。


陈文玲:我觉得您说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特朗普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人,具有很多看点,也有很多故事。但是如果特朗普卸任以后,下一届是不是比特朗普对中国更加友好,这是我们需要深刻思考的。


我个人认为,我不代表任何人,如果是希拉里当总统的话,不一定比特朗普更好。因为她会“重返亚太”,而且TPP会很快达成,TTIP也会启动,这些东西也都是要排斥中国的。我想希拉里可能从战略上对中国的遏制能力会比特朗普更强。所以,我觉得现在可能不是要研究一个特朗普现象,因为他不可能永远执政。但是历史的脚步是不会停止的,时间还继续会向前,时代的潮流还继续会向前,所以我认为我们当前需要研究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今后这个世界怎么办,中美关系怎么办,中国怎么办,美国怎么办。


我不认为中国做的十全十美,我也不认为中国现在就没有改进的空间。我非常同意您刚才的说法,美国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获益者,我也认为中国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获益者之一,但不是唯一。2001年12月21日中国加入WTO,那之前中国经历了15年的谈判才进入到WTO组织。WTO、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等国际机构都是二战以后美国主导建立的,这些国际机构在维护国际协调机制、国际秩序、国际规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持续的作用。


中国加入WTO以后,全国废除了20多万个法律法规,新建了2000多件法律法规,来适应WTO,来适应这种国际规则。我们按照WTO的承诺开放了102个行业,在今年3月份习主席在博鳌论坛上又做了从四方面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承诺。所以,我认为中国虽然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但是大的方向,开放的方向,前进的方向,是符合时代潮流的。



作者:陈文玲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