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荐读|黄奇帆:过度紧缩的去杠杆非常糟糕,会造成严重的经济箫条

2018-06-30 10:08:01 太阳能发电网
6月23日,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主题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主要围绕宏观经济去杠杆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防范两个问题谈了他的看法。

 

 
6月23日,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主题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主要围绕宏观经济去杠杆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防范两个问题谈了他的看法。演讲中黄奇帆提出不少精彩观点,思客君在此为你划重点:


1.影子银行的高杠杆性放大了金融风险、不透明性产生了金融风险、与商业银行的关联性传递了金融风险。


2.金融产品创新与金融业特别是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影子银行、资管业务是相伴相生的关系,但任何金融工具的使用都需要把握一个“度”。


3.过度紧缩型的去杠杆是非常糟糕的去杠杆,去杠杆当然会带来金融紧缩,但如果措施不当、金融过度紧缩,就容易造成经济箫条。
 

以下是演讲全文:

 
我主要围绕宏观经济去杠杆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防范两个问题,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于宏观经济去杠杆
 

今年,去杠杆、防风险的工作是三大关键性的重点任务之一。具体来说,中央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分部门、分债务类型提出了不同要求,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目前,我国的宏观杠杆率确实比较高,具体有四个指标可以衡量:


一是M2。


2017年,中国M2已经达到170万亿元,我国GDP是82万亿,占比已经达到2.1:1。相比而言,美国的M2跟GDP比是0.9:1,现在M2大约是18万亿美元。所以,我们这个指标显然是偏高的。


二是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2005年,我国金融GDP比重只有4%,之后迅速上升,2016年年底是8.4%,去年底是7.9%,今年1-5月份还是在7.8%左右。


从全球看,全球金融增加值占GDP的4%左右。在西方,金融业比重过高往往意味着经济危机的到来。比如,日本1990年达到高点6.9%,随后经济危机爆发,资产负债表衰退,步入“失去的二十年”。美国2001年达到高点7.7%,之后互联网泡沫破灭,2006年达到7.6%,之后次贷危机发生。


三是宏观经济杠杆率。


去年,包括政府的债务、居民的债务和非金融企业的债务加在一起差不多是GDP的250%,在世界上处在较高的位置。在这三大部分的债务杠杆之中,去年底政府的总债务是37万亿人民币左右,占GDP的47%左右。


居民的债务,过去几年增长的比较快,目前占GDP比重是45%左右。非金融企业的债务,这个债务占GDP的160%左右,这个量是非常大的。


目前,美国也是250%,日本有350%,英国也比较高,意大利等欧盟国家中财政比较差的国家也异常的高。


四是全社会新增融资中的债务率。


每年的全社会新增融资量,在十年前是五六万亿元,五年前是10-12万亿元,去年全社会新增的融资18万亿元。


在新增融资中,股权性质只占总的融资量的10%,90%是债权。大家可以想像,如果每年新增的融资总是90%是债权,10%是股权的话,10年后我国的债务肯定不是缩小,只会越来越高。


从以上四个指标来看,中央提出宏观经济去杠杆、防风险,不是无的放矢,是抓住了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要害。


纵观过去全球100年各西方主要国家去杠杆的经验和教训,去杠杆主要有三种方法:


一是过度紧缩型的去杠杆。这是非常糟糕的去杠杆,去杠杆当然会带来金融紧缩,但如果措施不当,金融过度紧缩,就会造成经济箫条、企业倒闭、金融坏账等局面。


二是严重通胀型去杠杆。通货膨胀也能去杠杆。通过加货币去杠杆,坏账通过发货币稀释掉了,这种通货膨胀把坏账转嫁给居民,如果过于严重,会带来剧烈的经济危机。


三是良性的去杠杆。虽然经济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是还是健康地向上,产业结构、企业结构调整趋好,既降低了宏观经济的高杠杆,又避免了经济萧条,保持了经济平稳发展。良性的宏观经济去杠杆,要从宏观上形成去杠杆的目标体系和结构。


假如,我国国民经济宏观杠杆目标下降50个点,杠杆率维持在200%左右比较合理。那么,财政、居民和企业三方面是平均降,还是突出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这一块?


要害是把企业160%的负债率降三五十个点到100%-120%。这是一个定量定性的宏观目标,操作上既不能一刀切地想两三年解决,这容易造成糟糕型的通缩去杠杆,也不能用一种办法孤注一掷,应该多元化去杠杆。


 



作者:黄奇帆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