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说国家和社会为光伏产业补贴是否太多?其实,从2000年到2017年这近20年间,国家共计为国内煤电脱硫脱硝补贴了超过2万亿元,现在每年超过1200亿元,近二十年来平均每年的补贴也在1000亿左右,并且火电的补贴直接转移到了电价中进行全社会分摊,其中仅仅是解决了脱硫脱硝的存储问题,一些人就认为它不是问题;对比国家给予光伏产业那点补贴,很多人认为它是一个大问题,二者之间在认识上的亲疏,这显然有失道理和公允!
为此,社会有较多声音提出疑问,虽然国家每年给予火电如此巨额和长时间的补贴,火电也进行了脱硫脱硝处理,但仍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大量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甚至成为较多地方雾霾严峻的主要成因。而光伏新能源承担了国家能源改革转型、节能减排、城市空气改良、环境污染和雾霾问题解决的历史使命和根本责任,其补贴金额也远远低于火电,就算为此付出500亿-1000亿元的代价,甚至财政上直接每年支持1000亿元,无论从那个角度讲,这也是千值万值的历史功绩!
全联新能源商会会长、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指出,如果光伏产业只有或没有承担环境污染成本的煤电平价,国家才能给予产业发展空间,这意味着其光伏产业的生态环境贡献一文不值!而从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531新政有能源转型和生态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核心要义在其中,就应该全面评估煤电的真实社会成本(尤其包含污染治理与排放成本),并给出煤电的真实价格,当清洁能源达到这个价格时,就应当大力支持和发展,以实现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全面替代。因此,光伏等清洁能源究竟是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是仅仅在争取和享受那点补贴,这笔账太值得政府和社会好好算一算!
光伏产业离去补贴化还有多远?
汽车电动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是我国能源改革转型、城市空气改良、消除雾霾等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全球专家学者长时间研究得出的根本结论。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国家为新能源汽车补贴约550亿元、2016年补贴超700亿元、2017年补贴总额也超过650亿元,这些补贴基金是国家财政专项基金,是国家财政真正拿出来的钱!而光伏发电涵盖范围比新能源汽车更为广大和深远,发展光伏产业与发展新能源汽车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因此将光伏列入专项基金补贴并加大支持力度,缩小补贴缺口,也完全合情、合理、合法、合乎全社会的期望,实不应由于所谓补贴不到位,反而让光伏发电成为社会的“弃婴”。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认为,不能因为补贴有缺口反过来限制光伏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国家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历史节点,就要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为环境多付点钱,是很正常的现象。
事实上,每个行业的补贴基本都是在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是政府为了扶持其起步而快速实现市场化发展采取的战略性手段,今天的补贴归根结底是为了以后不用补贴也可以市场化生存发展。
随着光伏装机规模近年来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我国光伏行业技术性成本的大幅降低,加速了光伏用户侧平价,确立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全球领先地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07-2017年,光伏组件和系统价格下降幅度达90%。如今我国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已降至近2元/瓦,系统设备投资已降至近5元/瓦的全球领先水平。在近期公布的光伏领跑者项目中,已有企业报出了0.31元/千瓦时的最低申报电价,创下中国光伏投标电价最低记录,并已经低于当地的标杆燃煤电价。
根据之前的补贴政策,光伏行业标杆电价将会每年下调一次。而据目前的光伏发电成本下降速度,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报告显示,我国光伏发电更大规模应用后,在2020年前后即可以实现光伏的平价上网,不再需要国家补贴。可以说,事关国家和全社会每个人的光伏产业,历经艰苦磨炼,既已凤凰涅槃走到了“黎明前黑暗”和“最后一公里”的历史关键时刻,全社会再凝聚共识、更上层楼、登高望远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