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继续支持光伏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聚焦)
近年来,我国光伏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应用市场。但发展取得突破的同时,也面临补贴缺口、弃光限电、产能过剩等难题。新形势下,需要引导市场和行业调整发展思路,将光伏发展重点从扩大规模转到提质增效上来,推进技术进步、降低发电成本、减少补贴依赖,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优化光伏发电新增建设规模、加快光伏发电补贴退坡等。《通知》出台的考虑是什么?光伏发展节奏要如何把握?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就上述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光伏发电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但也面临困难和挑战
近年来,我国光伏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应用市场。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连续5年全球第一,累计装机规模连续3年全球第一。截至2018年4月底,全国光伏发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已超过1.4亿千瓦。
规模扩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也在不断突破。2017年国内组件产量达7500万千瓦,占全球71%,高效电池转换效率不断突破。2017年全球前10强光伏组件企业中我国占据了8个,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
但是,光伏行业发展取得突破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补贴缺口持续扩大。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7年底,累计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缺口总计达到1127亿元,其中光伏补贴缺口455亿元(占比约40%),且呈逐年扩大趋势,目前已超过1200亿元,直接影响光伏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如果这种超常增长继续下去,财政补贴缺口将持续扩大。”
消纳问题不容忽视。随着光伏发电的迅猛增长,一些地方出现了较严重的弃光限电问题。2015年全国弃光率12%,2016年为11%,2017年降至6%,但个别地方仍然十分严重,甘肃、新疆弃光率分别达到20%和22%。
产能过大存在隐患。“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高速增长的刺激下,光伏制造企业纷纷扩大产能,光伏制造产能过剩、产品和电站建设质量问题有所显现。”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谈道。
他认为,当前需要引导市场和行业根据新形势调整发展思路,将光伏发展重点从扩大规模转到提质增效上来,推进技术进步、降低发电成本、减少补贴依赖,从而推动行业有序、高质量发展。
《通知》提到,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规范分布式光伏发展,降低补贴强度等内容,“适当调低需要补贴的新增建设规模,将避免形成系统性风险,从长远讲是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