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输血”到“造血” 光伏扶贫惠及百万贫困户

2018-03-11 23:44:55 太阳能发电网
自光伏扶贫2015年1月被国务院扶贫办确立为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以来,其一次投资、精准扶贫等特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实现了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战的进程。

扶贫成效凸显

  刘汉元对本报记者表示,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产业扶贫模式,光伏扶贫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通过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已为全国150万农户提供了精准扶贫服务,每年为每户增收3000元以上,相当于每年提供了45亿元的扶贫资金,成为各地精准扶贫最重要的措施。光伏扶贫不仅让贫困户年年有经济来源,还能解决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发展问题,真正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生态发展扶贫和清洁能源建设扶贫的崭新路子,从根本上破解了长期困扰我国绝对贫困地区“久扶仍难脱贫”,甚至今年脱贫明年又返贫的重大问题。

  据悉,10年时间,通威集团打造了光伏扶贫“通威样本”,先后在四川甘孜州理塘、河北丰宁、新疆阜康等地捐建光伏电站,并在四川凉山州盐源县打造首个“渔光一体”光伏扶贫项目,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山区送去优质、高效、环保的太阳能生产、生活用电。

  作为光伏扶贫模式的践行者,协鑫新能源计划将于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建设的光伏扶贫电站为1290兆瓦,规模居行业第一,可累计扶贫37935户,20年内承诺的扶贫资金达20.7亿元。

  协鑫新能源副总裁张耀邦对本报记者表示,协鑫新能源在实施国家光伏扶贫战略上,积极策应,主动承担业务。目前,协鑫新能源的光伏地面电站基本建立在乡村,在落实中央精准扶贫战略,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发展“光伏+乡村旅游”等方面设计了一些新的模式。

  记者获悉,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的协鑫新能源郓城鑫华4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是山东省第一批国家级扶贫项目,电站在建设之初就设计为农光互补模式。该电站在农业大棚顶上安装光伏板,大棚内全部进行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实现棚顶发电、棚下种植的农光互补双层效益。在露天种植区,还种植了地参、菊花等中药材。

  当地的张桂花老人年逾古稀,因病致贫,如今郓城鑫华光伏电站租赁了她家6亩土地,每年每亩地租金1200元。从2017年夏天开始,张桂花在电站从事除草等较轻松的农活,还能拿到四五千元工资,再加上扶贫款各种补贴,一年收入过万元。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从2015年启动光伏扶贫试点工作以来,已先后安排790万千瓦光伏扶贫项目,截至去年12月底,已帮扶约8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

 



作者:秦枭 来源:中国经营网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