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光伏市场启动后,在快速增长的光伏装机之下,也面临着政策完善、企业转型和应对的问题,突出的有国家能源局三令五申治理倒卖“路条”问题,分布式光伏发展依然达不到预期,融资难等。
分布式的劣势如我们之前谈的,商业模式不成熟、投资回报率不确定,因此项目的融资比较难,另外项目的管理成本也较高。
其中的地面分布式电站,从投资角度而言,9月新政之后,如果按照全额上网方式,电价标准参照当地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比如东部地区按照1元/度上网电价。这样的话,地面分布式电站当月结算,电网公司代付,不需要走财政补贴的程序。如此就解决了我们之前说的分布式投资回报不确定、补贴滞后的问题。
但另一方面,如果分布式业主的电力消纳情况好,发电能全部自行消纳,在东部地区工业电价0.9元左右的基础上加全国统一度电0.42元的补贴,可以得到1.32元/度左右的收益,则就高于全额上网1元/度的水平。
但不管怎么样,9月份的新政,对于推动分布式的发展大有利处。
记者:国家对分布式光伏寄予厚望,并不断出台政策推动分布式光伏发展。对国内分布式光伏政策设计有什么建议?
李仙德:这是一个商业模型,即投资回报率的问题。大型地面电站的商业模型已经成熟,投资者可以参照电站建设运营成本、太阳能资源情况、上网标杆电价计算出未来投资收益。
分布式电站则比较复杂,风险较大。具体来说,像屋顶分布式电站牵涉到三方利益。一个是投资电站的开发商,第二个屋顶的产权方,还有电网。开发商利用业主的厂房屋顶,双方签署能源管理合同,业主消纳不完的电力余电上网。
首先面临电费收取的问题,地业主方可能存在拖欠电费的风险。此外还有用电数量和用电持续性的不确定性,开发商的电卖给业主按照工业电价标准是0.9元,加上国家补贴0.42元,合计1.32元/度,财务模型清晰可预测。但如果业主消纳不了,余电上网部分,是按照脱硫标杆电价加0.42元补贴,合计在0.82元/度左右,财务模型就完全不同了。
屋顶分布式电站的产权也不清晰。屋顶是业主方的,电站是开发商的,如果业主未来要拆掉厂房建大楼,就会面临电力消纳、产权的纠纷。
国家在推广浙江嘉兴屋顶分布式的经验。嘉兴分布式电站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电费,并成立部门专门协调电费收取,还调剂余电消纳。一家没用,可以调剂到另外的工厂用电。嘉兴民营企业多,又是缺电区域,经济比较好,当地还有额外的补贴,是否能推广还要看各地实际情况。
国内的政策很有针对性,但还要看实际执行落实情况。屋顶分布式还需要一些政策调整,解决各方担忧。政策执行层面需要进一步具体化,比如江西在地面分布式发展中的问题,80%是林地,不属于荒山荒地范畴,或许可以变通一下。
作者:张旭东 来源:一财网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