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开始,储能技术将逐步开始商业化,2020年后,储能系统将成为电力生产运营的必备部分,预计2030年储能技术将进入大规模发展期。”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高虎在潍坊日前召开的2014年中国储能电池材料及技术大会上如是说,高虎认为:“尽管目前,可再

“2015年开始,储能技术将逐步开始商业化,2020年后,储能系统将成为电力生产运营的必备部分,预计2030年储能技术将进入大规模发展期。”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高虎在潍坊日前召开的2014年中国储能电池材料及技术大会上如是说,高虎认为:“尽管目前,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系统中占比不高,但国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下一步将就储能创新的研发和产业化将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进一步的技术突破、发展和引领需要与储能技术创新相结合。” 此次会上,来自政府、大学、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研发的多位代表纷纷介绍了目前储能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解决弃风弃光率居高问题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我国多地频发严重雾霾天气,急待解决,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以化石能源为主宰的发展方式已经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负荷,发展风电、太阳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迫在眉睫,但是,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不连续、不稳定、不可控的非稳态特性,加之我国优质风、光自然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重心分布之间的错位矛盾,弃风、弃光等影响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的问题始终伴随着我国风电、光伏行业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华民认为:“2013年全国弃风率达11%(150亿度),平均弃光率为10%,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另据统计,内蒙古风能产出量其实每年可以达到3000小时/年,但目前只有1800小时/年,而吉林应该达到2700~2800小时/年,现在只有1500多小时/年。张华民还认为:“储能产业目前成本高、投资大、前期市场认可程度低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重要阻力之一,不可能通过完全市场竞争的方式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加之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合理的利润空间无法得到保证,迫切需要政府、企业和用户各方共同推进。”
高虎介绍说:“目前,一些省份的风电发电量占全省发电上网电量比重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弃风限电有所缓减,但仍未消除。”当前,我们不得不要尽快上升为国家的战略选择,目前,大规模储能技术是实现可再生能源普及应用的瓶颈技术,面临着成本、性能、技术选择、安全性等诸多问题,目前仍处于示范为主的初期发展阶段。
作者:马晓岚 来源:科学网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