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再现巨额投资潮来袭 两大隐忧待解

2013-11-28 09:01:35 太阳能发电网
随着光伏行业利好政策的持续释放,国内光伏企业业绩逐步反转,在此背景下,国内光伏投资热潮再起。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轮投资热潮中,企业巨额投资资金来源以及疯狂投资背后产能是否会再度过剩两大隐忧应引起业界警惕。 近日,阳光电源签订50亿元生态光伏项目,

 

  相比之下,航天机电的布局则相对较为稳健。公司与云南丘北县签订200MW的建设项目,分为4期开发,未来4年每年建设50MW,开发金额有保障的情况下,公司滚动开发的模式已经成熟。

  航天机电证券事务代表盛静文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已经实现“获取项目、投资建设、实现销售”的光伏电站滚动开发盈利模式。目前在手电站框架协议超过1.5GW,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青海等地。

  据悉,航天机电近期通过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此前增资加速建设的宁夏中卫30MW和青海刚察20MW光伏电站,合计转让价格为1.4亿元。如转让成功,可实现税前投资收益预计2200万元。今年航天机电已合计转让了150MW的电站,形成良性循环。

  业内人士认为,包括航天机电、海润光伏和中环股份都是和地方政府合作签订意向协议,未来取得批文问题不大,且电站的内部收益率可以达到15%左右,高于上游组件制造环节。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光伏电站的投资额较大,100MW投资需要的资金是10亿左右,其中自有资金占到其中的20%~30%。

  虽然国开行表态,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各类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资主体,提供多元化信贷产品支持,但光伏电站开发贷款的特点是金额巨大、贷款期限长,普通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很大;且银行因为缺少光伏电站项目贷款方面的经验,通常要求贷款企业以标的电站以外的资产进行全额担保,这对普通制造业企业而言实现难度很大。

  航天机电相关人士也向记者表示,目前光伏电站的融资模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和新投资主体的介入,而融资租赁等模式很难支撑如此大规模项目的开发。

  除了终端电站的收益较高之外,企业建电站也是为了带动组件销售,并且建成后大多是持有两三年,然后转让获得更大收益,期间的资金成本也需要企业解决。

  或引发新一轮产能过剩

  真正值得业内担忧的是,下游光伏电站建设如今已是大单横飞,若光伏项目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地方政府,光伏产业会否重现曾经的过剩潮?上中游严重的过剩产能是否会死灰复燃?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