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的“标签化”危机

《太阳能发电》杂志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编辑:admin 太阳能光伏形象危机舆论产能过剩双反
策划:《太阳能发电》杂志编辑部 统筹:秋石 采写:张广明 自诞生以来,光伏行业就从来没有如近几年这么密集地被舆论关注过。  

迷失的市场理念

  如果仔细梳理一下一些光伏企业的发展历程,就可以发现其背后的通病——太过自大以及太相信政府的控制力,而不是更尊重市场规律

  中国光伏企业之所以屡屡出现激进扩张,除了与政府以及银行的幕后推动相关外,也与一些企业缺乏市场理念、管理方面过于粗放有关

  《太阳能发电》记者 张广明  原文链接:http://www.solarpwr.cn/bencandy.php?fid=62&aid=13088

  尽管身披在境外主流资本市场上市的光鲜外衣,但国内上市公司的一些陋习在这些光伏企业身上也并不鲜见:暴发户似的盲目投资、层出不穷的利益输送以及挟行政力量增加自身竞争筹码,等等。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光伏行业现今存在的产能过剩、价格战、遭遇双反等问题,可谓是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将责任完全归咎于地方政府肯定有失偏颇。而随着昔日龙头企业——尚德电力的破产重整,一些光伏企业的陋习毫无保留地暴露在了聚光灯下。
  与此同时,各种丑闻频频见诸报端,也正在加剧公众对光伏行业的负面印象。这无疑使行业及其企业的形象大大受损。
  如果仔细梳理一下一些光伏企业的发展历程,就可以发现其背后的通病——太过自大以及太相信政府的控制力,而不是更尊重市场规律。当然,其中也不排除一些出于私人利益而故意为之的可能。

  如今,尚德电力正在采取破产重整的方式祈求凤凰涅,这无疑是为光伏行业回归市场开了一个好头。但最终结果如何,可能还要看重整后企业的运作方式是否真正能够实现市场化。否则,如果给人留下一个借“市场化之路”逃避债务的口实,就更是自毁行业形象的长城了。

  失灵的市场
  iFinD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国内上市的太阳能概念板块中已有58 家上市公司正式披露2012年年报。这58家上市公司的负债总额目前已达到3251亿元,此前两个年度分别为3046亿元和2550亿元。这意味着,三年间这58家太阳能企业的负债激增了70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3.7%。
  而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中,这种情况同样存在。
  据统计,已公布去年第四季财报的阿特斯、晶澳太阳能、昱辉阳光、大全新能源、天合光能、英利绿色能源等6家美股上市公司,短期贷款高达39.5亿美元,同比平均增幅为42.4%;流动负债同比增幅也达到了36%。6家上市公司的“现金与现金等价物”总计只有20.26亿美元,同比均下滑39%;流动资产虽有71亿美元,但相比2011年第四季度也下降了13.52%。
  上述数字的背后,则是一些企业仍在急速扩张。
  而受产能过剩、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因素影响,光伏企业债务的激增,并没有换来利润的同步增长。数据显示,上述在国内上市的58家上市公司去年的净利润总计为130亿元。而2011年和2010年则分别为217亿元和236亿元,净利润出现明显下滑。
  在行业分析人士看来,中国光伏企业之所以屡屡出现激进扩张,除了与政府以及银行的幕后推动相关外,也与一些企业缺乏市场理念、管理方面过于粗放有关。从相关数据来看,大部分光伏上市企业均存在着管理费用过高等问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