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荐读|从需求侧响应到虚拟电厂——看日本如何攻克电力供需实时平衡难题

周杰 来源:中国能源报 编辑:jianping 虚拟电厂日本电力供需
福岛核事故暴露出大规模集中式电力供给的脆弱性。因此,日本痛下决心,要建设新一代电力系统和能源综合管理,将实现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智慧化向以可再生能源、蓄能为代表的小规模分布式能源体系的转型,但分布式电源如何动态优化组合、如何保证供需的实时平衡成为这一转型的难题。在能源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简称D

运行机制市场化


完善市场机制是DR和VPP规模化发展的关键。2015年11月,安倍首相指示要在2017年创建“负瓦特市场”,以提高民众节电的积极性。


传统发电厂发出的电能被称为“正瓦特”,而节电产生的电能则被称为“负瓦特”,电网的负荷平衡可通过电源供给“正瓦特”或削减负荷的“负瓦特”实现。“负瓦特市场”参与各方可以通过市场共同分享利益。负荷集成商通过聚合调控分散式电源获取市场利益,企业通过自身拥有的储能装置、备用电源和电动汽车等向负荷集成商提供电能而获益,通信和IT公司通过提供电力控制技术以及相关数据分析等获得商机,个人电力用户则可通过提供屋顶光伏、储能装置和电动汽车向负荷集成商提供电能。


由此可见,市场主体之间有效合作机制的建立,才能保证所有参与者的合理收益,使参与者保持长期参与的积极性,确保市场的稳定性和价值实现。


“日本再兴战略(2016)”提出到2030年负瓦特交易量要实现与美国相同水平,达到最大电力需求的6%。日本最大电力需求峰值约为160GW,按6%计算则为10GW,相当于10座百万千瓦级煤电机组,由此可见潜力巨大。2017年4月,负瓦特市场正式启动,目前按交易主体和目的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电力零售企业,主要目的是调控用户侧节电量与计划发电量的匹配;第二类是输配电企业,目的是通过增减负荷保障供需平衡。对输配电企业来说,按调节电源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分为三种:


电源Ⅰ:预备调节电源(其中电源Ⅰ-a为可调频的电力供需平衡电源;电源Ⅰ-b为不可调频的电力供需平衡电源;电源Ⅰ'则为冬夏两季高峰用调节电源);


电源Ⅱ:可并网的调节电源;


电源Ⅲ:不可并网的调节电源。


日本电力市场实行自由化之前,电价完全按照成本核算。按照成本核算的电价不仅包括电能本身的价值(kWh)、还包括保障电力供给所必须的电力容量价值(kW)以及调节电力供需平衡和维持电能质量的调峰容量价值(±kW(h))。负瓦特市场使得减少负荷电力需求与电源发送电力具有相同价值,于是,电力市场设计开始重新评估市场各方的利益和价值。


日本经过几轮电改之后,逐步建立起了基于期货市场、日前市场、小时前市场、现货市场等DR和VPP参与的市场运营机制,今后几年还将陆续建立和形成基荷市场、容量市场、非化石价值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新的电力市场机制。


从2018年5月起FIT绿色证书将在非化石价值市场交易,2019年该市场还将向所有非化石能源开放;为了促进新电力公司参与基荷电源交易的竞争,日本计划2019年创建基荷电能市场;竞争性电力市场还要求建立电力容量和调节容量的市场机制,2020年日本将启动容量市场,并创设需求调节市场。市场机制的完善使DR和VPP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形成调度和竞价,从而更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也必须注意到市场价格和响应速度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


综上所述,DR和VPP商业模式不仅仅是收集分散的电能、控制负荷量,还可以参与系统调度,提供调峰、调频辅助服务等,从而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同时提升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和可靠性。随着分布式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未来发电(kWh)、容量(kW)、调峰(±kW(h))三大价值将形成独立市场体系,日本电力市场将进入以DR和VPP为代表的电力供需耦合新时代。

文 |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武汉新能源研究院研究员 周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