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来源:国家发改委 编辑:dongyiqiang 能源新能源十三五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战略竞争力。当前,世界能源格局深刻调整,供求关系总体缓和,应对气候变化进入新阶段,新一轮能源革命蓬勃兴起。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能源消费增速趋缓,发展质量和效率问题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刻不容缓,能源转型变革任重道远。“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推动能源革命的蓄力加速期,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是能源发展改革的重大历史使命。
  ——生物质能及其他。积极发展生物质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固体成型燃料。推动沼气发电、生物质气化发电,合理布局垃圾发电。有序发展生物质直燃发电、生物质耦合发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加快地热能、海洋能综合开发利用。2020年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500万千瓦左右,地热能利用规模达到7000万吨标煤以上。

  夯实油气资源供应基础。继续加强国内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加大页岩气、页岩油、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调查评价,积极扩大规模化开发利用,立足国内保障油气战略资源供应安全。 

  ——石油。加强国内勘探开发,促进石油增储稳产。深化精细勘探开发,延缓东部石油基地产量衰减,实现西部鄂尔多斯、塔里木、准噶尔三大石油基地增储稳产。加强海上石油基地开发,积极稳妥推进深水石油勘探开发。支持鄂尔多斯、松辽、渤海湾等地区超低渗油、稠油、致密油等低品位资源和页岩油、油砂等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十三五”期间,石油新增探明储量50亿吨左右,年产量2亿吨左右。 

  ——天然气。坚持海陆并进,常非并举。推进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气区持续增产,加大海上气区勘探开发力度。以四川盆地及周缘为重点,加强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积极推进重庆涪陵、四川长宁—威远、云南昭通、陕西延安等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推动其他潜力区块勘探开发。建设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和贵州毕水兴等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加快西北煤层气资源勘查,推进煤矿区瓦斯规模化抽采利用。积极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优选一批勘探远景目标区。2020年常规天然气产量达到1700亿立方米,页岩气产量达到300亿立方米,煤层气(煤矿瓦斯)利用量达到160亿立方米。

  补齐能源基础设施短板。按照系统安全、流向合理、优化存量、弥补短板的原则,稳步有序推进跨省区电力输送通道建设,完善区域和省级骨干电网,加强配电网建设改造,着力提高电网利用效率。科学规划、整体布局,统筹推进油气管网建设,增强区域间协调互济供给能力和终端覆盖能力。加强能源储备应急体系建设。 

  ——电网。坚持分层分区、结构清晰、安全可控、经济高效的发展原则,充分论证全国同步电网格局,进一步调整完善电网主网架。根据目标市场落实情况,稳步推进跨省区电力输送通道建设,合理确定通道送电规模。有序建设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输电通道,积极推进大型水电基地外送通道建设,优先解决云南、四川弃水和东北地区窝电问题。探索建立灵活可调节的跨区输电价格形成机制,优化电力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完善区域和省级电网主网架,充分挖掘既有电网输送潜力,示范应用柔性直流输电,加快突破电网平衡和自适应等运行控制技术,着力提升电网利用效率。加大投资力度,全面实施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打造现代配电网,鼓励具备条件地区开展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微电网示范应用。“十三五”期间新增跨省区输电能力1.3亿千瓦左右。 

  ——油气管网。统筹油田开发、原油进口和炼厂建设布局,以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地区为重点,加强区域管道互联互通,完善沿海大型原油接卸码头和陆上接转通道,加快完善东北、西北、西南陆上进口通道,提高管输原油供应能力。按照“北油南下、西油东运、就近供应、区域互联”的原则,优化成品油管输流向,鼓励企业间通过油品资源串换等方式,提高管输效率。按照“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就近供应”的原则,统筹规划天然气管网,加快主干管网建设,优化区域性支线管网建设,打通天然气利用“最后一公里”,实现全国主干管网及区域管网互联互通。优化沿海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布局,在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地区,优先扩大已建 LNG接收站储转能力,适度新建 LNG接收站。加强油气管网运行维护,提高安全环保水平。2020年,原油、成品油管道总里程分别达到3.2万和3.3万公里,年输油能力分别达到 6.5亿和3亿吨;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达到10万公里,干线年输气能力超过4000亿立方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