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466亿一体化扩张,拟改名为“弘元绿能”的上机数控面临多重挑战

尹靖霏 来源:界面新闻 编辑:admin 上机数控弘元绿能一体化
计划改名为“弘元绿能”未能刺激上机数控(603183.SH)股价回升。上机数控近日发公告,公司已从设备制造企业逐步迈向光伏产业链一体化企业,其证券名改为弘元绿能。与公告日相比,4月18日收盘公司股价仅微涨1.5%,4月19日再大跌3.18%,收报99.68元/股。自2022年以来,根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弘元绿能累计宣布466
公开信息显示,当前主流的电池技术PERC,量产效率已经接近理论极限24-24.5%,因此光伏技术变革的方向将从P型转向N型,比如Topcon、HJT、XBC等,转化效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布局的企业包括晶科、晶澳、天合、通威、中来等,根据国海证券统计,行业里已经在建和筹建中的新产能有大约183GW。

2022年8月弘元绿能宣布在徐州投建年产24GW的TOPCON、异质结等N型电池产能。“这一产能并不算小。弘元绿能对电池片技术路线的选择,技术储备、研发实力等均考验这一上市公司。当前头部光伏企业的技术相差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成本最为关键。但企业追求的一体化效益只是一种产业优势、一种规模化优势,并非真正的技术性优势。这种优势在一两年内得以释放,但未来两三年后更考验企业的是技术迭代能力。如果弘元绿能在技术上的升级与迭代能力不能持续跟进,追求规模化未来或成为一种负累。”祁海珅说。

以协鑫系为例,过去多晶硅和硅片产量曾是世界第一,其将大量资本押注在多晶硅和电站项目上,在行业风向突变的时代洪流中,反而成为极大的资产负担。2018年以来保利协鑫连年亏损,负债也高达数百亿元。祁海珅解释,当前保利协鑫也在进行腾笼换鸟的动作,不得不押注颗粒硅和新型电池。

反观隆基绿能,仅单晶硅和多晶硅的PK,成就了隆基绿能这一小企业,押注单晶硅,则成就了其市值从几十亿元到数千亿元的跨越。截至2023年4月17日其市值达3004亿元。

“因此,技术路线的差异,选择错误就会产生很大的变数。”祁海珅对界面新闻表示。
弘元绿能内部人士则对界面新闻表示:“在技术层面上,公司2004年就进入光伏行业,在这一领域已深耕多年,技术储备也是较为完善的。在电池片领域,有一部分技术源自于电池片设备,公司投建电池片也不是特别有难度。”

迈向终端市场是对是错?

从上游到下游,弘元绿能欲要50亿元投建16GW光伏组件。“16GW的投建规模并不算小。”祁海珅说。

弘元绿能投建规模赫然可和前十大出货厂商相PK。数据显示,2022年TOP 10组件出货量约252GW,头部四家企业单家出货量已高达40GW以上;与第5名开始的厂家出现20GW以上的落差。第5-7名厂家出货量约在10GW以上,而8-10名厂家出货量在8-10GW。

建得起来,产品是否又能卖得出去?

“未来终端市场开拓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组件企业向上进行一体化拓展相对容易。但上游企业向下延伸,尤其是向终端市场延伸尤其困难,连客户都没有产品又卖给谁?除非公司组件成本特别低,或是组件质量特别好。”前述新能源投资总监告诉界面新闻。

在祁海珅看来亦是如此:“光伏组件这一市场尤为考验公司的销售渠道、品牌影响力及综合布局能力。弘元绿能过去的销售模式是ToB,但组件市场有ToC的成分。在国内市场,在分布式光伏领域,包括户用分布式和工商业分布式是很考验公司的品牌渗透能力,即渠道建设能力。在集中式地面电站,考验公司的人脉与资源的整合能力,即与几大电力集团相关的大型投资机构的资源整合能力。”

以上能电气(300827.SZ)为例,过去上能电气的储能市占率全国第三,但如今被固德威和锦浪科技远远甩在身后。前述新能源投资总监说,“背后的原因则是其受困于海外市场。想做做不起来,因为品牌积累并非一日之功。”

想要在组件市场上发力,弘元绿能还需要做的一件事是大力招人。毕竟截至2021年末其销售人员仅为31人,而前十大组件出货公司,销售人员动辄数百上千人,以天合光能为例,其销售人员近1100人。“管理能力是其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前述新能源投资总监对界面新闻表示。
弘元绿能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公司在考虑各项投资的时候,都经过市场调研并做了一些摸排,企业会有一些意向客户才会去推进这一项目。”

资金能否跟上?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也需真金白银购入。

在一体化道路上狂飙,无论是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超460亿元的投建,还是人员的扩充,亦或长年累月的技术迭代,资金是弘元绿能无法绕开的挑战。

当前公司账上货币资金远远无法支持其长期扩张。2022年前三季度账上货币资金不足39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足32亿元,有息负债率68.26%,总负债约112亿元,这意味着需偿付利息的债务规模达76亿元,值得庆幸的是负债均为长期负债。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入达175亿元,同期销售商品收到现金为78.74亿元,这意味着55%的营收还是“欠条”。

与此同时,与财大气粗的一线光伏巨头相比,弘元绿能还有不小差距。通威股份账上货币资金超270亿元、天合光能账上货币资金超160亿元……

弘元绿能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组件和徐州电池片项目,均是由政府来代建厂房,公司只是投一些设备,对我们而言资金占用并不大。在硅料项目投资上,公司已推出定增,目前上交所已初步审核通过,在等待证监会的审核。”

“同时,在资金层面,公司各个产能产线投产后就会产生销售,进而带来营收,这就会带来活的现金流。其次对照其他光伏企业而言,我们的资产负债率在行业中是相对较低的,且没有短期负债。所以公司整体现金流是比较健康的。”

今年3月,弘元绿能发布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欲定向募资58.19亿元,募集资金用于“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公司称,其建设周期为2年,项目达产后可形成年均营收约34亿元、年均税后利润约6.13亿元,内部收益率约22.68%

更需注意的是,能为公司带来真金白银的硅片业务也迎来一线巨头的挤压。

作为210大尺寸硅片的主力生产商,硅片让弘元绿能营收突破200亿元大关。2022年上半年单晶硅贡献了97%的营收。不过这一快速增长的势头是否还能持续?曾坚守182尺寸的硅片一哥隆基绿能,近期也杀入210尺寸领域。近期隆基绿能披露了硅片的生产型号,210尺寸赫然在列。

前述新能源投资总监对界面新闻表示:“之前隆基绿能未涉足210尺寸的硅片,将这一市场拱手让出。作为全球硅片老大,一旦隆基绿能涉足其中,未来弘元绿能在210尺寸上的市场份额或被挤压。弘元绿能硅片一片大好的前景并不稳妥。作为弘元绿能带来核心营收、创造现金流的业务不稳,即一旦基本盘中的一环崩了,从硅料到硅片、从电池片到组件的投资,整个多米诺骨牌全都倒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