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World破产:不靠谱不能怨政府

万军 来源:能源评论 编辑:wutongyufg SolarWorld 光伏企业  光伏双反
  2017年5月,光伏业界最活跃的“搅局者”——德国光伏制造巨头SolarworldAG(下文简称SolarWorld)终因资不抵债和官司缠身轰然倒地。在这家前任欧洲光伏领军者宣布破产的当天,其股票价格仅为0.79欧元,与10多年前的90欧元相比,股价跌幅无异于飞流直泄。  SolarWorld还有一个更为人所知的名号——
 

  老板说:都是补贴惹的祸

  SolarWorld破产后,其创始人兼CEO弗朗克˙阿斯贝克(FrankAsbeck)在第一时间表示:“‘非法低价倾销’是导致公司垮台的原因。”

  作为技术派企业家、曾经的行业龙头老大,阿斯贝克却并不受德国媒体的欢迎,他有两大特点屡遭诟病:一是生活奢侈,拥有两座古堡和相当于500个足球场大小的私人狩猎场;二是擅长吐槽,他不仅经常抨击中国政府的补贴政策,也对德国政府的补贴削减颇有微词。但事实上,SolarWorld自己却是德国光伏补贴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德国的光伏补贴政策开始于本世纪初。按照2000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EEG法案)的要求,公用电力公司必须按照固定电价优先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2004年EEG修正法案又根据实际情况,对上网电价进行了调整,为SolarWorld等一批光伏企业的业绩提升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但是,普惠性的产业补贴政策却让市场竞争这种天然筛选机制的作用日渐式微。在舒适的政策环境中,企业的自生能力逐渐削弱,并滋生出对补贴政策的依赖意识。

  德国政府也意识到了补贴政策的问题,在2009年,德国环境部长NorbertRoettgen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德国政府明显过度补贴太阳能厂商,未来将通过协商降低补贴幅度。此后,《可再生能源法》又经历多次修订,建立并完善了基于新增容量的固定上网电价调减机制,并尝试了针对光伏电站的招标制度试点。从2017年1月开始,德国光伏补贴政策再次进行重大调整,基于固定上网电价的政府定价机制被可再生能源发电招标制度所取代,政府扶持逐渐让位于市场调节。

  在这种背景下,SolarWorld的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企业战略调整和经营能力提升明显跟不上政策调整的节奏,这从企业成本上就能管中窥豹——目前全球光伏电池平均生产成本已经降到0.34欧元/瓦,而Solarworld的成本仍然在0.46欧元/瓦的水平上居高不下。SolarWorld并没有深入挖潜以适应市场变化,而是一以贯之的予以抱怨。2012年,阿斯贝克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德国政府削减补贴的政策使数千份工作岗位危在旦夕,是想毁掉这个刚刚起步的行业。

  政府为了迅速提高产业竞争力而实施的补贴政策,固然有助于新兴产业的成长,但也存在着损害竞争性市场结构的隐患。对于Solarworld这种因补贴而做大的企业而言,其昔日的辉煌是以国内消费者的福利损失为代价的。如果企业的规模扩张主要得益于贸易保护和补贴政策,而不是以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为前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将很难具有竞争力。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这些人为扶持的巨无霸企业的脆弱性就会暴露无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