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分工时代的告别

潘演演、董指导 来源:远川科技评论 编辑:jianping 光伏组件
卡塔尔世界杯正愈演愈烈,虽然比赛中少了中国队,但赛场内外却充满了中国元素。除了中国裁判、中国赞助商、中国大熊猫,还有就是卡塔尔新建的800MW的光伏电站。 这不仅是卡塔尔*个太阳能发电厂,更是迄今为止全球第三大单体光伏发电站。这个项目的承建方是中国电建,用的是中国企业阳光电源的逆变器,以及中国企业隆基的双
03、一体化,真香

组件龙头公司,虽然有“大哥”的名字,却没有“大哥”的气势:排序稳定,但市场占有率也相对不高、稳稳地不高。在2019年时,CR5也仅40%不到。



光伏组件集中度;数据来源:安信证券

这个结果,和组件行业相对低门槛有关。组件一条产线扩产周期3-6个月左右,产线投资额也相对其他环节低,而且技术壁垒相对不高、产品同质化。因此,也就导致行业虽有出清,但活下来的也都各有招数、各有天地。

然而这一切,在2020年起,开始发生变化。

2020年,平价时代来临。光伏需求快速爆发,但上游硅料的扩产周期长平均需要18个月,技术门槛相对高,进入者较少。因此,下游扩张过快、导致硅料供不应求。自2020年下半年起,硅料价格开始持续走高。

不断上涨的硅料价格,也相继传导到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但由于组件向下议价能力弱,没办法实现成本的完全转移,因此,就不得不承担压力,利润遭到侵蚀。

这个时候,有“一体化”能力的企业就彰显了优势。

一体化并不是最新出来的战略,比如晶澳能源在2011年就建立了当时全球*的一体化基地;而隆基也是2014年就开启了收购。但之前一体化的优势,并不算很显著。

行业有补贴,也是招标制,各自盯着各自的饭碗就行,竞争不算特别激烈;与此同时,上游硅料也没有凶猛的涨价,甚至还持续跌了几年,所以组件企业做不做一体化,差别并不大。

但补贴取消、硅料涨价的“上下挤压”之下,一体化就真香了。安信证券的数据显示,在2021年期间,普通组件企业每瓦亏0.04元,有电池业务的组件公司每瓦赚0.05元,而如果还有硅片业务,那么每瓦则盈利0.16元。一赚一亏,市占率就这么发生了改变。

比如曾经组件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的阿特斯,近两年与*梯队之间的差距被越拉越大。阿特斯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公司垂直一体化程度较低,且产能投资的规模效应尚未充分显现,导致公司单晶组件的毛利率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较大。

所以,一体化、拥硅片也是王。隆基股份组件业务市占率,就从2019年的8%,提高到了2021年的20%以上。其他组件龙头公司也开始加大一体化。

天合光能就公告称,公司拟在西宁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一条龙7个项目:工业硅、高纯多晶硅、单晶硅、切片、电池、组件以及组件辅材生产线。晶澳科技的一体化也有百亿投资。晶科科技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垂直一体化的能力是未来头部企业竞争的必备能力。

与之对应,整个中游组件前5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从55%提高到了80%左右。

而更要紧的是,硅料龙头,通威股份也加大了一体化力度,进军组件环节。8月、9月,连续中标组件招标,气势汹涌。一体化碰一体化,割据、混战,再所难免。

04 、尾声

一体化也不是新鲜事儿。协鑫集团、赛维LDK都是过来人,而他们留下的经验则是,当重大技术变革来临时,一体化只会加大“船大难调头”的风险;当一体化加大力度时,资金管理也会非常关键。

站在当下来看,资金的问题,相对并不严重了。主流公司都已经是上市公司,拥有便捷的融资通道,可以借助多方力量来试错。就像股民老王说,银行、信托能接的资产,我们能接;他们不敢接的资产,我们也敢接。当然,这也是股市实现资源配置的功能。

而技术的问题,似乎也不是问题。至少在当下,已经没有像单晶取代多晶这样颠覆性的变革。已经历经几次动荡的巨头们,也都是多种技术押注,技术担忧也降低不少。

展望来看,组件领域,还是有半片、叠瓦、双面等工艺来提升效率、推动发展;也有通威这样从源头直接下来的巨头发起挑战;薄膜电池的建筑一体化,会带来新空间;美国正在发起的双反政策,也都会改变东南亚的产业格局。

但,分工时代告落。组件江湖一定还有精彩故事,然而,纯组件公司的故事,已经结束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