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变奏”:一场大逃杀即将开始

包校千 来源:虎嗅APP 编辑:admin 储能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包括远景能源、天合储能、远东控股、美克生能源在内的企业高管就针对产能过剩发出预警。甚至有人直言,储能的大规模洗牌已不可避免,80%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高工产业研究院在7月份的报告中指出,储能电芯市场的集中度正在扩大,三、四线和新进入企业可能会被边缘化。海辰储能联合创始人王鹏程也强调,未来三年将是储能行业的“生死卡位赛”。

在楚攀看来,本轮储能热最大的弊病就是盲目。诸多企业看到储能在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和碳中和扮演的重要角色之后,纷纷选择跨界。“但凡和能源电力沾点边的企业,都在做开拓,或者构建队伍去做储能业务。不论有没有足够的基础和在市场中存活下来的可能性,反正都先做再说。”

毕马威和中电联联合发布的一份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国内成立了3.8万家储能相关企业,数量是2021年的5.8倍。

而这些新玩家,普遍把系统集成作为切入点。“因为不涉及生产制造,只需要采购零件做组装,是投入最小、见效最快的方式。”即便门槛看似不高,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能拿出集成产品的厂商不超过200家。

“但别说百余家了,十几家就很卷了。”一位行业人士无奈地说道。

劣币出清才有未来

在近日广东省举办的储能产业论坛上,天合光能战略研究与发展部储能总监李秉文提到,储能行业出现的价格恶性竞争:“一个最新招标,储能系统价格只有6毛6一个瓦时,这个价格都是不赚钱的。”

价格战,是行业内卷式混战的明显特征之一。今年以来,多数储能企业不惜以利润下滑甚至是由盈转亏为代价,普遍奉行低价策略。

比如中国能建2023年度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集采项目中,比亚迪分别在0.5C和0.25C标段报了0.996元/Wh和0.886元/Wh的最低价。有分析认为,报价接近甚至低于成本价格,是比亚迪发力国内储能市场的信号。

正常情况下,储能电池的毛利是15%-20%。以两小时的储能系统为例,行业平均价格是1.3-1.4元/wh。楚攀表示:“比亚迪能投到1元/Wh以下,肯定不赚钱,甚至是亏本的。但中国的储能市场高度看重业绩表现,如果没有同类型项目的业绩积累,在大项目的竞标中是没有任何优势的。”

这也是为什么,诸多电芯厂商宁愿出让电池全部毛利,哪怕账面亏损的情况下,也要投标、竞标的原因。

知情人士告诉虎嗅,海外储能具有溢价空间,毛利率要比国内更高,比亚迪此前把储能业务的重心放在了海外,看到国内储能市场增量位居全球第一之后,又觉得国内市场非常重要、不能丢,于是想回来重新做。“但由于客户关系的积累和沉淀不够,为了快速中标,比亚迪的策略就是用低到同行都投不出来的价格,把项目搞到手。”

其实不仅是比亚迪,缺乏品牌溢价能力的二三线电芯企业,也不惜以亏损为代价,去拿项目、抢份额。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就公开宣布,到今年年底,该公司生产的280Ah储能锂电池将以不超过0.5元/Wh的价格(不含税)销售,同时宣布对产品质量按照行业标准进行质保,该价格不受上游碳酸锂价格波动的影响。

2022年,储能电池价格高位时超过了1.3元/Wh,市场均价在0.88元/Wh左右。多位行业人士表示,从去年Q4开始,很多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纷纷采取降价策略,电池价格降到了0.7元/Wh以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