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游:光伏企业如何应对美国市场之变

吴军杰 来源:太阳能发电网 编辑:admin 光伏制造美国江游
5月12日美国财政部发布的针对《通货削减法案》(IRA)优惠政策的指导意见,无疑是全球光伏行业当下的最大热点之一,这个被美国光伏业界不少人认为将“引发对美国制造的清洁能源设备和部件的投资潮”的文件,所引发的,或并非仅仅是美国光伏市场之变。近期,晶澳、天合、隆基、晶科等全球光伏制造龙头纷纷宣布在
太阳能发电网:由此看来,如果不想放弃美国市场,光伏制造企业最好的选择就是在当地投资设厂了?

江游:IRA法案,可以说是美国建国以来划时代的最大的对制造业和终端用户两头补贴的法案,目前关于光伏的预算已经达到550亿美元,仅2023年就高达109亿美元。

美国发展本土光伏制造的决心,由此可见一斑。

从补贴分类来看,分为45XMPTC和48CITC,前者是对从多晶硅、硅锭、硅片、电池到组件的分别补贴,后者是对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一次性30%的抵税补贴。

其力度之大,时间之长,均可谓前所未有,而这还不包括各个州县市政府的鼓励政策。

需要强调的是,美国补贴政策已经成为法律,只要符合条件去申报,财政部立马就会开支票给你。

IRA还进一步明确,商用太阳能项目必须100%采用来自于美国本土生产的产品,才可以申请补贴。目前虽然尚未对户用、社区和大型地面电站项目做出类似规定,但已经有很多美国EPC公司和终端用户开始主动如此要求,因为大家都担心,说不定哪天就有同样的政策出台。

另外,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的白皮书也非常明确的表态,要摆脱对中国太阳能供应链的依赖,以及逐步摆脱对东南亚例如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太阳能产品的依赖。

这些情况都表明,至少在IRA对本土光伏制造的鼓励没有明确失败之前,如果不想失去美国市场,在美国设厂或许是一种相对优化的选择,这恐怕也正是近期晶澳、天合等中国光伏龙头企业为什么纷纷宣布在美国本土建厂的原因。


太阳能发电网:那么,外来资本在美投资光伏制造有哪些挑战?又有哪些机遇?

江游:IRA的实施,无论对美国本土光伏制造企业,还是对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外来投资者,都同样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当然,相比较而言,外来投资者挑战可能会更明显一些。

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本土化的人才结构问题,无论是管理团队还是营销队伍,如果无法融入当地市场,肯定是寸步难行,业务发展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其次是对当地政策的理解以及行业人脉资源。这也很好理解,美国各州相对独立,因此政策也各不相同,需要对当地社会人文状况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那些政策,而拥有广泛的行业人脉,显然对此更有助益。

再者就是本土化供应链资源。在未来,未来保护本土光伏制造产业的发展,美国很有可能继续采用供应链溯源的手段,这方面中国光伏企业并不陌生。这就要求在美建厂的光伏制造企业构建起本土化的供应链,至于需要做到哪一步,则要看未来政策的要求和变化了。

比如,相信中国的组件大厂都已了解,只要使用美国本土多晶硅制造的光伏组件即可清关获释。这也正是美国为了促进多晶硅制造回归而采取的手段之一。

再如,目前中国限制大口径硅片技术出口,那么在美国市场要制造大尺寸硅片,技术和装备如何解决?

而在机遇方面,除了IRA补贴带来的装机需求爆发外,诸如颗粒硅等当地紧缺核心原材料如果在美国建厂,必然会拥有稳定的长期订单和价格;再如硅片生产技术更是美国目前紧迫需要的,投资硅片制造也可以通过长单锁定下游需求;还有大尺寸高效电池目前更是一枝独秀,至少在3-5年内可以稳享超级毛利。 

另外,美国资本市场对本土光伏制造企业显然有着更高的认可度。

此前在美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虽然自身盈利能力超强,但滚动市盈率却普遍较低,最低的只有2-5倍,企业价值完全被市场低估。反观美国本土光伏企业的滚动市盈率则都很高,第一太阳能近日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80倍,而滚动市盈率165倍的Sunrun和56倍的sunpower,目前甚至还在亏损。

因此,在美国建厂,对于光伏上市公司的股价和融资能力提升,显然助益良多。

光伏企业在美国设厂,有三笔帐可以算。

其一是可以享受IRA的巨大补贴;其二,可以从中国进口成熟的制备设备,这相比美国本土制备设备,不仅成本低,而且效率更高,综合竞争力也更强;其三,如果再拥有广泛的电站开发资源,还能够通过投资电站获得终端补贴,最近几年美国的PPA价格几乎年年上涨,导致多数的美国光伏电站IRR收益都超过12%。

相信这三笔帐一算,投资者做决策的时候也就不会被美国制造高成本的传统思维所影响了。

总之,目前的中国光伏产品和技术,已在全球市场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走出国门造福人类,也成为这一代光伏人的责任和使命。抓住美国市场变局带来的机遇,对中国光伏制造业既是挑战,也是中国光伏从产品走出去向产业走出去转型的关键。(文/吴军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