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朝:中国光伏产业化技术已领先全球

不要以为这个行业还很差劲儿,目前状况不太好,是因为我们发展太快,因为国外害怕我们,对我们封锁市场,人家为 什么封锁我们?因为我们的产业化水平比他高,已经把他逼得没路可走了。试问一下,中国有几个行业能把国外同行逼 得没路可走的?

 

  《太阳能发电》杂志:目前有传闻说,一些大公司仍然在扩张。在您看来,基于现有技术的简单产能复制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王俊朝:没有技术提升的低水平产能的扩张,肯定会越来越危险。光伏技术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同质化产能的无限扩张并不可取。

  更重要的是,现在整个行业的技术并不完全掌握在制造厂手里,而是多掌握在设备厂商手里。当设备厂商更新设备和工艺时,制造企业过去的产能就可能落伍或要淘汰。在这种情况下,毫无疑问,产能越大的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越大。

  而且,正如实验室技术向产业化技术的转化一样,一旦规模放大到一定的临界点,可能就需要完全改变整个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如果不改变,可能就距离破产不远了,此前倒掉的一些知名企业,不就是现成的例子吗?

  光伏行业还没有探索出来一种具有最佳效益的规模,就我个人的认知来看,在目前的产业环境下,从管理、成本、市场和可控性等方面综合考虑,产能规模在1个吉瓦左右的企业,可能会活得相对轻松一些。

 

  《太阳能发电》杂志:如果要跳出这种简单产能复制的循环,可能还需要对产业发展规律有更清晰的认识。那么,光伏产业发展至今,是否有什么明显的规律?

  王俊朝:光伏的出路在于要能和传统能源竞争。也就是说,光伏的成本要降低到与传统能源接近才有出路。

  目前来看,成本的降低可以说是光伏行业最为明显的一个规律,从十年前的每瓦几十块钱降低到现在的几块钱,趋势非常明显。而从度电成本来看,在2008年,每度光伏电的成本大约是四块钱,现在在东部地区才1元钱,也已大幅下降。

  这种趋势反映到技术上,则是光伏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不断提升。在2010年以前,每年基本都保持0.5%左右的效率提升,近两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大约在0.4%左右,也可能再过几年会减少到0.3%,但增长趋势仍然是明显的,也是很有规律的。

  我觉得,这就是光伏产业发展至今最大的规律,也就是围绕成本降低的技术进步,其中综合了设备、工艺、材料以及所有配套环节的不断提升,综合了很多很多的细节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产业化技术的进步。

  我相信,按照这个规律发展下去,再考虑到传统能源的环境成本,要不了十年,不用补贴,光伏在中国就可以实现与传统能源的竞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