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朝:中国光伏产业化技术已领先全球

不要以为这个行业还很差劲儿,目前状况不太好,是因为我们发展太快,因为国外害怕我们,对我们封锁市场,人家为 什么封锁我们?因为我们的产业化水平比他高,已经把他逼得没路可走了。试问一下,中国有几个行业能把国外同行逼 得没路可走的?

  

  《太阳能发电》杂志:如果以2002年无锡尚德成立作为中国光伏产业化发展的起点的话,则短短的十二年中,这个行业可谓风起云涌、精英辈出,作为这一过程的亲历者乃至推动者之一,您怎么看待中国光伏制造业如今的国际竞争力?

  王俊朝:我总结了一个概念,叫做产业化技术,指的是一个产业的大生产的技术能力。我认为,目前在这方面,中国光伏行业是领先的,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跟我们相比。

  而且,纵览数十年的中国现代工业发展史,中国在国际上真正具备竞争力的行业,恐怕也只有光伏。

  新技术的产业化,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规模放大。在实验室,也许做2兆瓦的规模结果还可以,可一旦成倍放大,比如100兆瓦,可能技术就行不通了,甚至设备原理都要改变。而原理一变,技术路线必然就要跟着改变。另一方面,实验室技术很多时候可以不用考虑成本。

  而产业化则不同,不但要考虑制造成本,还要考虑批量生产时的质量和技术水平的稳定。这里面的平衡并没有那么容易,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实验室技术难以产业化。因为这需要一种综合的能力,也就是产业化技术实力,其中牵涉到装备、工艺、材料、管理、市场等诸多配套,是一个系统工程。

  因此,产业化技术是一个统称,要求配套系统能为产业发展提供一种质量有保证价格又合适的支撑。

  中国光伏行业经过这些年的积累,在产业的全方位,比如材料、设备、大生产工艺、服务以及配套能力等各方面,都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完善和提升。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光伏制造业的产业化配套能力,无疑是中国市场最方便、最齐全,价格也最有竞争力。

  前两年一些企业为了规避欧美双反曾到东南亚等地建厂,为什么规模一直不大、现在也不去了?当地的土地、劳动成本确实很低,相比日益上涨的中国很有竞争力,可由于产业配套不完善,生产消耗品大多都要从中国进口,造成最终产品跟中国生产的比几乎没有竞争优势。

  客观的说,在光伏尖端技术的研发方面,我们相比国际先进水平确实还有一些差距,但在产业化技术方面,我们却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保证终端产品质量水平基本相当的基础上,我们的设备价格要比国际上低一半甚至更多,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做不到的。一些国家可以在实验室里把技术做到很高端,却无法做到如此大规模的产业化大生产,还能保证我们这样的技术水平和成本。

  其实,这才是人家要双反我们的真正原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