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浩:光伏系统集成的平单轴时代

——专访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浩 文/图 吴军杰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目前最好的系统集成技术,集成之后的系统发电效率,大约也只有系统装

  就当前的主流光伏发电技术——晶体硅光伏发电而言,能够进一步提高其发电量的各个方面,短期内似乎都已经遭遇了瓶颈,在巨大的投资回报压力面前,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和提升发电量,是光伏电站投资者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简而言之,在按照发电量补贴的市场背景下,有办法来进一步提高光伏系统发电量的投资商,必然会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蔡浩认为,对于当前的晶体硅光伏电站而言,最好的选择,莫过于平单轴跟踪技术的利用。
  按照业界比较公认的数据,单轴跟踪系统可以增加约15%-35%系统发电效率(不同纬度地区发电效果不同)。而此前平单轴跟踪系统的市场价格,约在2元/瓦左右。据蔡浩计算,与固定支架比较而言,通过跟踪系统对系统发电效率的提升,这部分成本完全可以在四年内收回,而在系统寿命的剩余年限内产生的发电量,则就成为了投资者新增的纯收益。
  不过,对于醉心于平单轴跟踪技术的蔡浩来说,2元/瓦的成本,显然太高了。他透露,中信博新一代平单轴跟踪系统,通过结构设计和技术创新,目前的成本已经大幅降低到了1元/瓦以内。
  超过50%的成本降幅,对于主要以钢材为原材料的跟踪系统而言,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成就。技术创新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尽管已经将跟踪系统的成本投资回收周期降低到了两年以内,但蔡浩对此仍不满意。其技术研发规划路线图显示,中信博的目标,是要让平单轴跟踪系统通过性价比竞争,逐步取代固定支架。
  除了在大幅提升系统效率方面的良好表现外,蔡浩表示,平单轴跟踪系统的利用,还能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让土地及屋面资源得到更合理有效的应用。
  而对于此前市场上跟踪系统出现的问题,作为专业的光伏系统支架和跟踪系统供应商,中信博显然也非常了解。在对记者归纳此前平单轴跟踪技术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的同时,蔡浩也一一列举了中信博针对这些问题的改善和研发创新。
  据他介绍,中信博新一代平单轴跟踪系统至少有两个突出的技术创新。

  首先, 针对此前平单轴跟踪技术在解决系统同心度、同轴度和平整度要求上的不足,中信博通过结构设计的创新,不仅大幅减少了钢材的使用量和系统重量,还大幅降低了成本。同时,此前跟踪系统通过立柱承重的点受力模式,也被改为了分散多点支撑的平台受力模式,不仅降低了对地基的要求,稳定性还大大增加,且更好地实现了系统的同心度、同轴度和平整度目标。其次,则是弃用了此前普遍采用的螺纹推杆驱动技术,通过创新的力学结构设计,实现了无阻力动力系统。
  “这种创新的系统设计,即使在十二级大风的情况下,对地基基础的要求也只有几百公斤的承载力,甚至要低于固定支架接对地基的要求,而且水泥桩基、螺旋桩等均可使用,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同时还缩短了施工工期,并因此节省了大量的安装成本和桩基成本。”蔡浩介绍说,相比此前的平单轴跟踪系统,中信博新一代平单轴跟踪系统大约节省了60%-70%的材料。
  仅此一项节约的成本,在蔡浩看来,就足以让平单轴跟踪技术具备了与固定支架竞争的能力,“如果再加上发电量提升所带来的系统成本的综合降低,固定支架所拥有的成本优势已所剩无几。”
  不过,蔡浩也意识到,就当前的市场观念而言,投资者对于跟踪系统的接受可能还有一个过程。在他看来,多数投资者都更愿意从成本和部件效率的角度来理解光伏系统集成,而不是把光伏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产品从系统产出的角度来看待。这是因为,光伏发电的诸多概念都是由系统部件生产商首先推广的,因此市场对系统集成之后的系统效率的理解有些不足。
  但由于电池板价格的快速下降,平衡部件在光伏系统中的成本占比更加突出,甚至已经接近50%的比例,市场对包括支架及跟踪技术在内的支撑部件在系统中作用的认识,也正在逐渐改变。
  “目前最好的系统集成技术,集成之后的系统发电效率,大约也只有系统装机容量的70%-80%。而这部分集成的损失,正好可以通过跟踪技术来补足。”蔡浩认为,随着国内光伏发电应用市场进入度电补贴模式时代,以系统产出能力为评价指标的系统等效发电能力的概念,一定会逐渐深入人心,平单轴跟踪技术将大有文章可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