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新能源项目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王险峰 来源: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 编辑:jianping 新能源
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论坛期间,各方共形成了458项成果,其中包括共建绿色丝路、促进绿色发展的一系列成果。本次高峰论坛通过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北京倡议强调,加强绿色能源领域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鼓励各国制定基于国家自主贡献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支持发展中国家获得可负担、可持续的清洁能源。

  本文着眼于中国公司参与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新能源项目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入调研,分析研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能源投资项目开发面临的新挑战,分析原因并提出工作建议,为中国公司更好地开展海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能源项目开发、投资合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调研基本情况

  选取中亚、中东欧、东南亚等“一带一路”传统国别市场和重点项目相关单位,进行深入调研。调研对象包括中资电力能源央企在中亚地区投资的项目公司及其当地股东公司,整机设备供应商、运营商,国际风电的开发商、整机设备供应商,工程实施企业、EPC总承包代表性企业,市场管理机构、市场开发窗口,市场开发国别代表,中资民营能源投资企业代表,国内新能源技术研究代表性机构,中国国家能源局批准成立的行业社团机构,咨询、设计、投资合作及工程实施单位代表等。

发现的问题

  一、“一带一路”沿线传统国别市场项目投资开发面临新挑战

  一是法律体系有待完善。中亚、中东欧、东南亚等一些国家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和稳定,电力行业外商投资合作框架及相关法规不透明,土地相关的法律问题复杂,存在法律变动风险。

  二是投资项目收益存在较大汇兑风险。上述地区一些国家由于经济结构相对单一、金融体系脆弱,部分国家汇率转型难度大,货币面临汇率较大波动风险。

  三是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中国公司融资模式较为简单,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在美联储多轮加息的背景下,中国公司融资成本大幅上升。与中东国家投资商较低的融资成本以及灵活的融资方式相比,中资投资类企业在融资成本方面的竞争力承压。

  四是中亚地区等传统新能源电力市场竞争加剧,新能源项目竞拍中标电价水平总体呈下行趋势。一些中资民营新能源投资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传统国别市场风电竞拍中脱颖而出,获得竞争优势。

  五是从宏观上看,世纪疫情、乌克兰危机等全球性因素对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的新能源电力市场有一定影响。

  六是国内新能源技术研究面临新形势,国内新能源行业(风电、光伏发电)全产业链发展出现新趋势。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为风机厂家带来机遇。不同厂家为赢得市场竞争,采用差异化技术路线,以降低成本。

  二、开展海外新能源投资机遇和挑战并存

  从国际看,海外新能源行业仍是重要“窗口期”。全球新能源发展势头没有改变,仍然面临巨大机遇。根据预测,未来五年全球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装机将保持10%的增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能源绿色转型,为新能源投资开发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例,为鼓励发展和使用可再生能源,乌政府出台扶持政策,计划在2026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高到25%,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免除财产税和土地税。此外,乌政府对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公共照明设备的企业和个人提供补贴。中亚其他各国也都制定了明确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并配套上网电价政策、优先上网政策、税收优惠、金融优惠等相关的支持政策。得益于优越的资源禀赋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竞争力也不断增强,未来开发前景广阔。

  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引领下,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领域正在成为中国-中东欧合作热点。中企在中东欧的水电、风电、光伏等领域开发成效显著,波黑伊沃维克风电项目、波兰光伏电站项目、黑山莫祖拉风电项目等成为“一带一路”绿色合作示范性项目。

  从国内看,宏观政策更加有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我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覆盖我国83%的建交国,遍布五大洲和主要国际组织,构建了广泛的朋友圈。未来,更多国家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大势所趋,为中国公司更好地开展海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能源项目开发、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机遇。

  与此同时,2016年创立的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为促进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该联盟主要任务是促进成员企业在海外发展中的协调配合;重大事项的沟通协调;整合有意愿“走出去”的新能源企业及相关服务机构形成合力,为增强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竞争力服务。近年来,该联盟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成功举办印尼及东南亚市场投资交流会、中印可再生能源投资与合作多边会议、中英海上风电论坛、越南和菲律宾新能源投资开发交流会等活动,为行业内企业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有效提升中国新能源企业影响力。

原因分析

  一、中国公司赴海外开展新能源投资竞争加剧

  从宏观层面来看,美西方延续对中国的各种遏制政策,美国明确提出要与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展开竞争,中国企业在境外开展新能源业务所面临的压力增加。从微观层面来看,欧美、中东国家的企业跨国经营能力特别是投融资能力较强,是中国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随着越来越多跨国电力公司,如沙特国际电力与水务公司(ACWA)、阿联酋可再生能源公司(MASDAR)、法国电力集团(EDF)等企业进军中亚等地区,进一步加剧当地市场的竞争形势,且中亚等地区常以低电价中标为原则,这种引入投资人的市场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中国企业“事前算赢”的空间。

  例如,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于2022年授标的光伏项目电价约3美分,风电项目电价约3.4美分。上网电价偏低,导致投资项目收益难以保障。据统计,2022年吉尔吉斯斯坦平均度电成本约2.83美分,但居民用电价格不到1美分,政府预算压力较大。

  从行业本身来看,与水电、火电等传统电力项目相比,海外新能源投资项目体量小,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均进入该领域投资,中国公司内部竞争加剧,获取优质项目难度进一步提高。

  二、乌克兰危机带来外溢效应

  乌克兰危机对全球能源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国际原油、天然气等价格上涨,在此背景下,各国加快绿色转型。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共识,加快能源绿色转型已经成为各国切实行动,新能源也成为了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各国竞相角逐、争相投入的重点领域,是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主要战场。

  三、新能源制造业在竞争中发展

  在新能源制造业蓬勃发展的时代,不同风机设备制造厂家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均推出主打机型。不同技术路线的风机设备存在不同的硬件结构,因此会导致成本差异,以及运输、安装和运维成本的区别。

  四、中国民营新能源投资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以寰泰能源为代表的中国民营新能源投资企业在哈萨克斯坦风电竞拍中获得比较优势。主要原因一是规模效应;二是项目公司直接对接承包商;三是项目采取属地化融资;四是将运维工作委托给风机厂家;五是市场上存在高端本土化运维人员不足的情况,运维主要由中方人员主导,对本土员工以培养为主。综合来看,中国民营新能源投资企业在哈项目的收益情况基本能达到投资预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