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帧这些天不停地在欧洲几个国家飞来飞去,他的中秋节也留在欧洲看了西方的月亮。张是比利时Enfinity太阳能公司的大中华区执行副总裁。
“上午在意大利,下午可能就到了西班牙,考察欧洲冬季来临之前的光伏市场是我的主要任务。”10月13日下午,刚下飞机的张帧在电话里有些匆忙地对记者说。
对于张而言,目前这个考察市场的任务添上了一些新的使命:10月8日,Enfinity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新公司将重点开拓欧洲和中国市场。
“光伏市场目前的消费在欧洲,但未来在中国,与中广核的合作,让Enfinity有了个更加光明的未来。”张帧说,未来十年光伏产业将在中国取得爆发式的增长,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电站建设。
中广核的跨国恋
作为欧洲前三名的太阳能安装、运营公司,Enfinity对与中广核的合作尤为重视。在10月8日于布鲁塞尔举办的合资公司成立仪式上,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比利时首相Herman Van Rompuy均有出席。
Enfinity与中广核的姻缘最早还是要从2009年3月联手竞标敦煌项目说起。
在2009年3月22日,我国首个并网光伏电站——敦煌10兆瓦项目特许权招标会上,中广核联手Enfinity公司、中国新能源首富彭小峰旗下的百世德组成联合体投标,历经三个月的国家发改委审核之后,这个联合体的1.09元/度的价格最终胜出。
长城证券新能源分析师周涛分析说,这个联合体能以1.09元/度的价格中标,得益于中广核的两个伙伴:百世德的原料供应来自同是彭小峰旗下的赛维LDK,能保证最低成本供应;而Enfinity在欧洲已经拥有从事多年的太阳能电站的安装和运营经验。“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也就有可能把价格做到1.09元/度。”
张帧说,在联手成功获得敦煌10兆瓦项目之后,双方的接触开始更进一层。“中广核是中国十大国有电力企业之一,实力雄厚,而且是以核电、风能等清洁能源为主,这些都与Enfinity十分对路。”张帧告诉记者,2009年,有不少国内的大型发电集团找过Enfinity,但在考察了不少国有电力公司后,经过敦煌10兆瓦项目的合作,Enfinity发现中广核更适合自己。
据了解,在新的合资公司里,中广核将处于控股地位,至于准确的股权比例,董事会席位、出资比例等细节还在进一步的商谈中,“尽管合资公司还在组建中,但目前新公司已与宁夏石嘴山市签署了为期达10年、开发产能达2000兆瓦的光伏电站项目,目前200兆瓦的电站土地已经规划好。”
而在中广核的战略里,光伏电站已经成为整个集团未来的发展重点。据中广核不愿意具名的人士对记者介绍,中广核的计划是,到2020年,完成太阳能发电装机5000兆瓦,力争成为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企业。“为了加快发展光伏业务,中广核近期专门成立了太阳能公司,专注发展光伏发电业务。”
8月底,中广核太阳能公司与酒泉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敦煌项目的基础上,将在酒泉建设更大规模的光伏发电站。此外,中广核还与甘肃、内蒙古等地方政府签订了3000兆瓦的太阳能项目开发协议。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牵手Enfinity后,中广核的下一个合作者将是来自美国的First Solar公司,后者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商,如此,中广核也就在组件、安装两个关键环节获得极大的竞争优势,“在近一个月来,First Solar的高管频频与中广核的领导见面,商量合作的事情,年底之前很可能达成合作协议。”前述知情人士说。
光伏电站投资热
在经历多晶硅产业过剩的危机之后,太阳能电站正在成为光伏企业争夺的高地。
“以建电站来拉动电池和组件的销售,是企业们投身这个领域的主要目的。”在周涛看来,对于光伏企业而言,由于受困于上游产业的不景气,上游多晶硅价格从年初至目前已经有近50%的跌幅,而电池组件的价格仍在持续下滑,光伏企业为了寻求更多的盈利空间和更抗风险的商业模式,纷纷把产业链向下延伸到光伏系统集成——光伏电站。而在这一轮光伏电站投资热潮中,多数民企选择了与央企发电集团结盟:一个出产品,一个出钱。
7月,尚德联合中国节能投资限公司,分别与陕西省政府、青海省政府、宁夏石嘴山市政府和四川省攀枝花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在上述四省市分别开发300兆瓦及各500兆瓦的光伏并网太阳能项目。这几个项目的总量达1800兆瓦,总投资约300亿元。一个月后,尚德与中国节能的联合体又与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框架协议,拟投资25亿元在连云港建设100兆瓦的光伏电站。
据尚德相关人士介绍,“中国节能”主要负责投资开发,尚德电力则提供晶硅光伏电池组件、系统设计和技术服务。两家公司计划在五年内重点开发国际、国内大型并网项目、国内城市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项目、偏远无电地区独立光伏发电等项目,在这些项目中,中国节能是投资主体,尚德电力只是“象征性”参股。
而近期,阿特斯公司也与中国国电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和国电在中国共同设计、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太阳能光伏电站。
“这些大手笔的投资无一例外都是央企背景的发电企业在投资,因为在光伏电价补贴法还没有出台的时候,大家都是在无电价运营,这样也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和融资,而央企背景的发电企业有实力,等得起,如果只靠民企来做电站,在目前的阶段很难行得通。”张帧说。
也有不差钱的。9月上旬,全球最大的光伏组建生产企业First Solar就已迫不及待地宣布将在内蒙古独自建设一座拥有2000兆瓦发电能力的光伏发电厂。
而在麦陆健顾问公司光伏行业分析师裴培看来,First Solar此举将对国内电池生产商产生强烈冲击,“First Solar独家掌握的以碲化镉技术制造的薄膜电池,较传统的多晶硅光伏模块少用半导体材料98%,依靠此技术其利润达到了惊人的50%,此前在欧洲、日本等光伏发电大国中一路攻城略地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建设电站只是First Solar进入中国第一站,日后,它将凭借先进的产品抢走国内市场更多的蛋糕。”裴培预测。
“原来预期在2020年,我国的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大约在20GW左右,但目前政府高层明确表示要尽快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到了2020年,光伏发电将在80GW左右,而据我考察,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市场都出现了下滑的迹象,未来十年光伏产业将在中国取得爆发式的增长,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电站建设。”张帧说。
但在周涛看来,光伏企业凭借建设国内电站来间接拉动产品销售的方式也存在极大的风险。“在今明两年,仅靠大型光伏电站建设来直接带动的光伏产品销售占总量的30%左右,其他的主要还是靠金太阳、太阳能屋顶等计划拉动,而日本、德国市场则主要靠居民个人消费来带动产品销售,而非大型太阳能电站;从另一层面上说,我国光伏产品在未来三年内,80%的都需要依靠出口消化,在相关补贴政策仍未出台之际,国内消费市场要在短期内启动,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