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如何走出“双反”寒冬?

2012-10-24 10:40:06 太阳能发电网
北京时间10月11日凌晨,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案作出终裁决定,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并设定了18.32%~249.96%的反倾销税率和14.78%~15.97%的最终反补贴税率。   虽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第一时间对

 

  北京时间10月11日凌晨,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案作出终裁决定,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并设定了18.32%~249.96%的反倾销税率和14.78%~15.97%的最终反补贴税率。
  虽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第一时间对美国“双反”裁定表示了强烈不满,但是面对这一不合理、不公平的裁定,中国光伏企业也只能被迫接受。这意味着,中国的光伏产品在美国市场失去了以往的价格优势。如若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的调查也受到美国“双反”裁定的影响,那么我国光伏产品在欧洲这个最大的出口市场也必将遭受重挫。
  笼罩在接连不断“双反”阴霾中的我国光伏产业如何走出“寒冬”?
  国际市场遭遇“寒冬”
  从近日举行的2012中国国际光伏产业发展论坛上发布的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受到“双反”的严重影响。今年1月~6月,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在保持了6年的连续快速增长后首次出现下滑,出口总额128.94亿美元,同比下滑31.49%。事实上,自5月份美国出台“双反”初裁以来,国内光伏产品对美国出口量已出现快速下滑,其中仅6月份出口额同比就下降6成之多。今年上半年,在欧洲市场,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额同比下滑了37.09%,其中对意大利出口下降76.5%,对德国出口下降50.7%。德国从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第一大国降至第三位。因此,业界预测,本次美国“双反”裁定一旦被欧洲效仿,中国将有大批企业面临破产。
  中国光伏的困境并非一日之寒。“从整个国际市场看,中国光伏产业处于价值链的组建端,上游的原材料和下游的输出市场基本是在国外。在这种情况下,国外市场一旦有大变动,国内产业很容易受到影响。”对于“双反”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的近似毁灭性的打击,环球市场集团营销总监魏涛分析道。
  国家战略打开国内市场
  就在美国“双反”裁定“一锤定音”之际,国家能源局出台了《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100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250亿千瓦时。这意味着未来3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有望扩大6倍以上,也意味着在国际市场遭受“寒冬”的中国光伏企业将在国内市场上感受到国家政策“阳光”带来的温暖。
  《规划》指出,要在“十二五”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太阳能发电产业规模化发展,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000万千瓦,使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发展目标与德国2020年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5100万千瓦的目标不相上下。可见我国大力发展太阳能这一可再生能源的决心与信心,国内市场的开启也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带来了一线生机。
  但是我国光伏产业近几年快速发展出现的产能过剩,在国际市场份额急剧萎缩的情况下,仅靠国内市场在短期内仍是难以完全消化的。同时,我国太阳能发电规模化发展和应用一直面临着成本和并网两个重要的制约因素,这也影响着国内市场对光伏产品的消化能力。
  对此,《规划》明确,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和规模化发展促进成本持续降低,提高经济性上的竞争力,尽早实现太阳能发电用户侧“平价上网”。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形成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的技术体系,提高国际市场持续竞争力。建立适应太阳能发电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为太阳能发电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魏涛认为:“目前,国内光伏产业对欧美市场依赖过度,仅欧洲市场就吸纳了中国光伏产业产能的70%左右。企业应该重视新兴市场的开发,将风险分散化,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来缓解欧美市场对华实施的‘双反’压力。”
   用技术寻找生存新出路
  虽然欧美市场虎视眈眈,但新兴市场对中国光伏产品的需求却越来越大。据环球市场集团国际电子商务平台监测,今年上半年,巴西、印度、秘鲁等中东、非洲、南美的国家越来越关注中国的光伏产品并希望与中国的企业合作。
  而美国的“双反”也并非彻底关闭了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大门。美国“双反”的范围仅限于原产于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和由其组装的组件,这给中国光伏企业留下了些许希望。中国企业可通过在国外设厂生产电池或是采购国外电池来规避美国“双反”。目前,尚德等一些大企业已通过转移生产线,把产品的原产地变成了他国。
  近几年,虽然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但核心技术的落后使得我国光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由此,魏涛认为,从长远上看,光伏企业要真正突围,还是得从根本上提高工艺技术,加强研发能力,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另外,企业也要注意经销渠道的问题,只有掌握了经销渠道,才能拥有产业链上的定价权。
  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两面性,“双反”对于我国光伏产业也是。一方面“双反”是对我国光伏产业在欧美市场的打击,但另一方面“双反”也有利于促使我国光伏企业转变经营思路、重视新兴市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迫使国内光伏产业在优胜劣汰中重新“洗牌”。
  “目前,国内光伏产业存在盲目扩张的现象,而且部分企业之间也存在恶性价格竞争,这对一个行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没有好处。所以这次的‘双反’,可以给国内的光伏产业形成一定压力,有利于推动产业整合升级,把劣质企业淘汰出去,让真正实力雄厚的企业脱颖而出。”魏涛说。

 



作者: 来源:中国建设报 责任编辑:郭燕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