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涨幅超过60%,储能指数的表现让投资者眼前一亮。储能产业进入“顶层设计”,则让市场开始重新认识这一行业的发展前景。10月2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了“碳达峰十大行动”。其中对于储能行业,规划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
半年涨幅超过60%,储能指数的表现让投资者眼前一亮。储能产业进入“顶层设计”,则让市场开始重新认识这一行业的发展前景。
10月2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了“碳达峰十大行动”。其中对于储能行业,规划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左右,省级电网基本具备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伴随着“双碳”政策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目标的提出,作为调节新能源波动性并实现并网稳定的关键因素,储能产业的重要性已上升到战略地位。“储能并不是全新的技术,但以电化学储能和氢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是点燃行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中企资本联盟主席杜猛对《证券日报》记者说,储能产业已进入快车道,其市场空间大,也是未来新型电力核心资产,相关公司业绩弹性强,赛道景气度较高。
电储能技术“百家争鸣”
目前来看,全球都在积极构建具有“蓄水池”作用的储能系统,电储能正成为风口。日前,华为数字能源公司与山东电建三公司共同建设沙特红海新城储能项目,该项目的能源供应将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组合,并使用电池来实现能源存储和稳定,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电池储蓄项目,储电量高达1300兆瓦时。
“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的特点,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会带来扰动。”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新能源发电发展,间歇性发电容易使供应端大幅波动、影响电网稳定,因此现在也需要考虑供应端的波动问题。目前来看,各地推进建设新能源基地是很好的方式,将发电、储能和上网统一起来,能够解决电力规模化的储存问题,也方便集中解决上网问题。
《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北京首都机场外的西湖园,这里有首都机场集团首个“水面光伏+储能一体化”的光伏发电项目,这是水面光伏技术在机场应用的一次成功尝试。北京首都机场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雪刚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白天光伏发电量一部分为周边的环保小屋等负载供电,剩余部分存储到储能电池中。夜间光伏无功率输出,储能电池为负载供电。此外,次日凌晨还会用谷电对储能电池进行部分充电。
“为了减少土地资源的使用,当初设计时采用了水面光伏,在浮体的选择上进行严格把控,确保浮体的承重,防寒、防晒等重要特性。在运行策略上,充分利用‘削峰填谷’电价差进行调峰用电。将夜晚的谷值电量进行储能,在第二天峰值时段释放,实现再收益,将储能装置与光伏设备匹配最大化,公司收益最大化。”李雪刚说。
电储能的应用场景主要分为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在发电侧主要用于大规模风光并网,可解决光伏、风电因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导致的弃风弃光等并网消纳问题,起到缓和波动和平滑功率输出的作用;电网侧储能以电力辅助服务为主,提高电网系统稳定性,主要参与调峰调频环节,调峰是指在用电高峰期为电网提供额外电量或响应新能源消纳降低输出功率,而调频则是对于波动的电压和功率进行精准调节;用户侧储能的主要功能为削峰填谷,利用储能系统在用电低谷时段充电,在高峰时段放电的方式,以达到利用峰谷电价差获得收益或减少度电成本的目的。
作者:邢萌 郭冀川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