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内卷,高景气时代的江湖纷争

2021-02-25 10:51:10 太阳能发电网
2020年12月的气候雄心峰会上国家高层领导的表态,为中国减碳路径设定了2030年的目标,也为光伏行业带来了超长的新景气周期。受益于行业高增长的红利,过去一年,在光伏概念股在资本市场被火热追捧的同时,从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到逆变器、玻璃、胶膜等辅材,国内光伏企业掀起了凶猛的扩产潮。据机构不完全统计,
2020年12月的气候雄心峰会上国家高层领导的表态,为中国减碳路径设定了2030年的目标,也为光伏行业带来了超长的新景气周期。

受益于行业高增长的红利,过去一年,在光伏概念股在资本市场被火热追捧的同时,从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到逆变器、玻璃、胶膜等辅材,国内光伏企业掀起了凶猛的扩产潮。

据机构不完全统计,仅隆基股份(SH:601012)、通威股份(SH:600438)、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上市的龙头光伏企业,2020年公布的扩产项目就多达40个,累计公布的计划投资总额高达2147.76亿元。

这种一拥而上的情形,在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史上曾多次上演。在行业的需求红利下,新老玩家们往往大肆扩张造成产能过剩,竞争格局恶化,最后行业重新洗牌。

施正荣、苗连生、李河君……这些光伏首富的沉浮背后,光伏行业的老大数次更迭,每隔三五年就会经历一次起落。

如果2020年规划的光伏产能都能够顺利投产,势必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产能过剩,价格战与行业的洗牌在所难免。

因此有业内人士将其称之为光伏行业的“内卷”——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这场高度景气的行业盛宴,并不是每一个玩家都有运气享用。

凶猛扩产潮

龙头的压力竞争、一体化布局的趋势和新势力企业的加入为整个光伏行业掀起了扩产潮。

在凶猛的扩产潮当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三个明显的变化与趋势:

首先,头部企业拥有更好的融资条件,势必要继续扩大优势,因此在扩张规模上同样领先。

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上市光伏企业公布的40个扩产项目,高达2000亿的总投资金额中,通威股份在扩产方面投资便高达近500亿元;隆基股份在扩产方面投资金额达到363亿元。

硅片双寡头之一的中环股份(SZ:002129)也在今年2月抛出了史上最大投资计划,硅片产能直逼隆基股份。

第二,除了扩张原有业务之外,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开始进行一体化的布局,即向上下游延伸,通过扩张参与到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两个或多个领域。

作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制造商,隆基股份也一直在下游组件领域发力,2020年已经取代了晶科能源,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商。

中环股份、东方希望、中润光伏等供应链上游企业也做了类似的事情,在2020年纷纷进军下游组件市场。

而身处下游的光伏组件龙头企业晶澳科技(SZ:002459)、天合光能(SH:688599)则开始向上游进发,布局单晶硅片、电池片等领域。

另外,国内的电池、硅料龙头企业通威股份也开始补齐自身在硅片上的短板。2020年,通威股份通过与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的合作,进入到单晶硅片领域。

第三,市场红利之下,不少新势力企业加入战局,开启跨界扩张。

其中,在最受关注的硅片领域,上机数控(SH:603185)与京运通(SH:601908)都是由设备制造商转向硅片生产。

两家企业都在2019年开始拓展单晶硅片业务,同时在2020年继续大规模扩产,试图从隆基、中环寡头垄断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光伏玻璃领域,由于2020年的供应短缺和价格暴涨,不少新玩家开始涌入,其中包括汽车玻璃龙头企业福耀玻璃、国内最大的玻璃原片生产企业之一的旗滨集团、日用玻璃生产商德力股份等。

整体上看,伴随着龙头的压力竞争、一体化布局和新势力企业的加入这三大趋势,整个光伏行业进入了凶猛的扩产潮的同时,也埋下了产能过剩的隐忧。

除了供应仍然偏紧的硅料与光伏玻璃之外,其他细分行业都笼罩着产能过剩的阴影。


以硅片行业为例,综合现有产能与扩产计划,2021年国内硅片产能超过300GW已是大概率事件,但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仅在150GW~170GW之间。


光伏组件领域同样面临过剩风险。按照行业统计,2021年六大组件企业的出货目标基本呈现同比翻倍增长,仅这六家企业的合计总目标就已经超过了2021年的全球新增装机量数字。




作者:王方玉 来源:钛媒体APP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