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势| 深入了解新基建带来的投资机会

2020-05-15 00:24:07 太阳能发电网
从中央密集部署,到地方积极响应;从企业主动投资,到资本市场热捧,2020年伊始至今,新基建正式站上风口。新基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三个问题去看看新基建发展机会问题一:新

从中央密集部署,到地方积极响应;从企业主动投资,到资本市场热捧,2020年伊始至今,新基建正式站上风口。新基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三个问题去看看新基建发展机会


问题一:新基建和老基建区别以及联系,到底新在了哪里?


问题二:能够进入新基建名录会给哪些行业带来发展的机会?


问题三:从金融机构投资的角度看新基建该如何去投?


1

新基建和老基建区别以及联系,到底新在了哪里


经济下行期叠加疫情影响,内外需受到双重挤压,各地在为老基建“补短板”时,不断发力以5G网络、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近期政治局开会给了一个方向,重点提出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和战略产业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出口今年肯定不会有大发展,不要拖太多后腿就可以了。消费如果没有大量的这种经济活动出现,人不走动起来,商店不开门,没有人流量聚集,没有办法把消费拉起来。消费也不可能快速起来,可能5月有一波快速反弹,然后又开始往下掉,所以基础建设投资是中国现在又要拿出来谈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年初的经济工作会议当中,当时还没有疫情,我们已经谈到了,加强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一些川藏铁路重大项目工程,包括自然灾害、防治工程、市政管理、停车场、冷链、物流。


这是2019年末到2020年初的时候,当时还是在谈基建补短板的问题,然后到了2020年,开始谈到了新基建,包括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在2020年3月的时候,我们看到央视发出了一个新版的基础建设,开始确定了现在初级版本的7大领域。在过去的几个月当中,很多研究报告都是围绕这个新版展开的,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市高速铁路、轨道交通、新能源、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


在最近一段时间股票市场当中,如果大家关注新基建概念的话,有一些新奇的概念出来了。之前像张江高科、市北高新猛涨,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这种园区型的概念,长得那么猛?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看一下关于第三版新基建的定义,在4月20号的发改委做的关于新基建定义,跟我们的央视版的7大领域还不太一样。


发改委这个版本讲了要把新基建定义成为三个类型。


第一个叫信息基础设施,是非常高的一个层面,包括了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微信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第二个类型叫做智慧能源,基础设施。说到新基建,我们把轨道交通、城际交通都包括进来了,在发改委4月20号的这一版的定义中这是有很大的争论的。


争议在于这些都算新基建,那就没有老基建了,那就相当于是老基建都包含在新建那边,新基建包含老基建这个大的板块。我们这次给它定义了一下,要进入到新基建,必须是交通基础设施加智能,或者是能源基础设施加智慧。所以轨道交通、高铁、新能源、充电桩,包括特高压应该算,因为它们也是带着智慧的。


第三点叫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等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的第三个领域。在央视版当中完全没有涉及到的。


创新基础设施带动了产业园区概念的上涨,这个概念进去了很多资金,股市上看像市北高新、张江高科这些股票,包括全国还有好多这种科技型的园区,也能用专项债来支持了。因为一旦进入到了新基建板块,专项债是可以投的。就不需要市政的财政扶持、财政补贴,或者市政拿钱,企业可以从国家拿钱来做孵化器,来做创新投资,然后再大规模的招商引资。

 


2

能够进入新基建名录会给哪些行业带来发展的机会


传统的基建例如铁路、公路建设,增长已经比较缓慢了,未来的数字化革命,需要一些基础的平台,比如数据传送问题、数据处理问题、数据的收集问题,而这个平台叫基础设施。


有这样一个基础设施平台之后,制造业变成制造业升级,变成了工业互联。和造车业结合,变成车联网,和服务性行业,变成直播带货,上面可以加很多行业,这就是平台的意义。


在新基建的过程中,国家特别希望能够有私营部门参与,如果回报低则参与方的积极性不高。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新基建当中的相当一定的板块,它是可以盈利的。


对于新基建有哪些行业可以进入还存在着一些争议,例如是否要把城际高铁和城市轨交包含进去?如果包含进去,会带来一个问题叫资金的黑洞。包含进去就要对新基建发专项债,但今年发债额度已经逐步在扩张了,比去年多加了1.8万亿到2.2万亿。


如果把去年的基建项目例如公路、水路、轨交、高铁、城际相加,最高的是云南省一年报了3000亿,最低的是天津,一年报144个亿。整体大概是在2.65万亿左右。专项债额度增加了1.8~2.2万亿之后,今年大概会在10~12万亿左右的额度,但是如果把整个部分全部给到了轨道交通,把剩下给到其他部分,这个蛋糕就不多了,当然好处是它可以让大家感觉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新建项目,鼓舞信心。


那我们接下来就看一下到底有哪些新机会呢?


1

新基建对特高压行业带来的机会


从新基建的受益行业看,特高压是很好的,特高压是指±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电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电的电压等级的输电技术。整个输电的距离可以在2000~4000公里到5000公里为什么说我觉得特高压很好呢?


首先看普通的电网的弊端,上电网的电量太大,但使用量不够,很多电网的电就是浪费掉了。储藏能力是有限的。


造成了使用上的不均衡,有些地方特别多,有些地方缺乏,但是传统电网是调不过来,为什么?因为东部电网跟西部电网距离太长了,如果把它用电网层层输送过来说的话,在路程当中因为电阻他消耗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从经济上看很不合理。但是特高压有高压的方式,把电从非常距离很长,2000~5000公里传输过来,它的整个在路径当中的损耗就低,而且速度很快。


所以我们把特高压作为一个电网骨干,是电网当中的连接部分,比如说这边有个网络,在中间连接部分,我用特高压电网把它连接起来,这样连接起来之后形成一个巨大优势,中西部、西南地区的水电,西北地区的风电、光伏发电、清洁能源,就可以跟我东部地区或者中部地区高电能需求的地区形成了互联。可以直接西电东输或者西电到中输。


所以这个技术其实是很有含金量的,我们看在二级市场上,像中国西电这些上市公司都是在特高压的领域,最近也是受益于特高压在新基建发展的框架之下的发展潜力,走出了一波很好的上涨行情。


2

新基建对5G行业带来的机会


5G跟4G的最大区别在于,4G我们做一般性的浏览,比如上微信、看微博、打游戏应该也都没有问题了。那么5G就是把我的速度再放大100倍到1000倍,那就是视频的问题了。


实现5G以后,就实时在线了,随时随地可以直播。我们希望引领5G未来的国际标准。当然因为有这样一个大规模的传输,所以我们的一些数据传递会非常快,在5G的发展之下,我们的大数据中心可以建立起来,可以通过物联网传感器收集更多数据,可以非常快的通过5G技术把数据收集到大数据中心。


在这轮新基建的发展之下我们把5G基站作为一个龙头,从而拉动了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的发展,这些都是和5G的发展以及逐渐普及加在一起的。在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发展起来之后,我们可以把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到其他行业当中去,产生了更多新的概念比如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也正是因为5G发展所带来的大数据应用方面的变化,所以这个领域的投资现在大家关注度很大。


3

新基建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会


之前讲到5G,其实就是数据传输层的一个技术。5G的发展给人工智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在上海的一家麦当劳,当你站在餐台前点完美食,已经无需掏出手机埋单,只需要走到自主付款设备前,通过人脸认证,几秒内就能完成付款。


纽约中央公园是慢跑者的天堂,你带上最新款的蓝牙耳机设备,一位实时的健身教练伴你左右,它不仅会根据你跑步的实时速度给你建议,甚至还会为你播放你最爱的音乐,甚至说些笑话将你逗乐。实现这些场景都要借助于5G的发展。


当我们要把很多的数据,合理的运作在一起的时候,家里的智能家居的数据,汽车的自动驾驶的数据,要去处理它,这个时候就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领域了,所以人工智能是我们的一个计算机领域的一个很重要的研发方向。


传统的人工智能应用很大一部分是在人脸识别,包括语音识别,这个部分包括摄像头的视频,抓到之后的一种自动识别。那么这个领域中国已经发展速度非常快,已经出现了很多的这种寡头级的这种科技型的公司。


再进入到一些什么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多的应用场景。所以大家也看到很多的新闻,最近一段时间某些人工智能的企业,都是去做人脸识别的、语音识别的、智能客服的。


未来什么概念更看好呢?邬博士认为是在汽车领域的运用。无人驾驶、车联网,还有机器人的领域,很多终端使用到的这些数据,收集速度很快的时候,快速的通过传导层5G的传导层进入到存储层,然后再进到处理层。


4

新基建对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机会


新能源汽车,通过充电桩作为基础设施,只有充电桩大量铺下去之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可以逐步起来,因为它的运用的方便性大幅提升了。从未来看充电桩的覆盖率,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具有不确定性。


现在新能源汽车占整个的汽车的销量只有4%左右,大家的预测是新能源汽车应该占汽车销量的25%,这是我们当时定汽车产业规划的时候,希望在3年到5年时间达到的标准,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我们的经济的下行,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了汽车销量是属于非必须性消费,可以有,也可以等一等,不是必须性消费。所以在经济下行期,大家收入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这部分的开销其实它是会大幅下降的。


第二、全球油价的问题也会对他产生很大的冲击。油价跌到40美金以下,中国的油价就不调了,不管现在是10块、15块都不调了,但是你要想美国、日本、新加坡这个地方,它是全球油价跌得那么低了之后会非常影响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大家会发现买一个传统的汽车成本非常便宜,所以新能源汽车这一两年,表现有待验证。


3

从金融机构投资的角度看新基建该如何去投


对传统基础建设来说,它是项目制的,例如中铁八局建一个铁路项目,这在1996年之后都是叫项目资本金管理,相当于企业去投基建项目,只要出20%的资本金,现在是股权,80%的钱都是向别人借的。


这80%的部分可以通过发债、信贷解决。5年期的基准利率大概差不多4.9,下浮10%到上浮30%,那么也就是四点几的成本,这是基础建设。现在基础建设这种行业的公司还是比较困难的。我们会有一个软门槛,就是你要规模达200亿,不然很难发出ABS(资产证券化)。


正是因为融资上的问题,这个行业基本上都是传统的央企、国企的领域。再去看中国中铁、中国中车、中国铁建为什么老是长不起来?是因为它规模要不断变得庞大,才能接更多的项目,每个项目本身利润率都是确定的,要发展就要看你融资的能力,能够增发,能够建一个项目公司,就能够找到这个地方政府的专项债。


在传统的基础建设领域,要看公司的规模有多大,主要看是否能够加杠杆,以及杠杆规模多大,回报率的高低就是跟你的规模走的。今年做2000亿、3000亿、5000亿的项目工程项目,回报率多少很清晰,通过大概规模的多少就可以算出来,也没什么故事可讲,无非就是杠杆可以提升。


新基建热情高涨的原因在于现在有政策性金融债、政策性专项建设基金,跟之前传统基金融资用的专项债不一样了,虽然是政策性的,区别在于是由我们的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金融债,比如国开、农开这些银行发行的金融债,这些金融债拿过来之后,可以用的股权方式,投给这些项目项目公司,包括政策性的基金可以股权方式进来。


之前做老基建企业要自拿资金,20%或者15%的项目的资本金,其他部分要通过借来解决。现在是会用政府的钱以股权的形式来替代这20%,不必在像以前那样要用自有资金。


最近新基建在不断的松绑,原因在于新基建当中有很大一板块,是科技板块。我们今天看到的5G、大数据、云计算,都属于科技板块,当年是工业制造2025,在科创板上市的,所以科创板注册制,最近创业板也提出了注册制,可以为企业发展助一臂之力。


从企业上市融资这个角度看能否新基建的范畴至关重要。


例如高铁能进新基建范畴,那可以再融资,也可以并购重组,甚至是注册制上市。现在我们不允许传统的建筑工程行业上市,基本上停掉了通道,传统的建筑工程行业现在是不批的,上市是不批的,但如果是新基建,就要批他注册制上市,同时还要给他再融资,这是一个新的游戏规则。


进入新基建的范畴从融资角度看,可以有地方的这种政策专项建设基金进来,也可以直接资本上融资,可以再融资,然后增发并购。同时可以接受到更多产业,资本的对接,包括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现在很多的基金巨头都在寻找机会,希望快速的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所以进入新基建目录是很多企业想要达到的目标。


做个最后总结,传统的,但是有新基建属性的老基建概念,包括轨道交通,特高压属于低投资低回报率低风险的项目,融资上看主要是以债券融资为主,以政府为主,市场化为辅所以我的观点是这并不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板块,但它的风险比较低,适合我们很多银行介入进去对接这种项目,帮他发债也好,跟他去做信贷也好,很多的券商可以帮他去做ABS,帮他去发公司债。而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大数据、5G、人工智能、不确定性比较高,容易讲故事,然后应用场景会比较高,所以是现在未来投资的核心的方向。

 

邬瑜骏博士

Hi-Finance特邀直播嘉宾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特聘副研究员

财金通创始人

前全球最大金融培训机构

美国Kaplan Financial(中国区)学术总监

 

 



作者:邬瑜骏 来源:Hi-Finance金融学堂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