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特斯拉中国大降价:一场“一石三鸟”的阳谋

2019-03-05 07:55:11 太阳能发电网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可能过得并不怎么开心。上周五(3月1日),特斯拉正式发布了最便宜的特斯拉—标准版Model 3 ,售价3.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3万-24万元。虽然这个价格并未比预期的更便宜,更多的是钢铁侠马斯克终于兑现承诺,推出了让人期待已久的3.5万美元特斯拉 Model 3 标准版;但令外界始料未及的是,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可能过得并不怎么开心。


上周五(3月1日),特斯拉正式发布了最便宜的特斯拉—标准版Model 3 ,售价3.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3万-24万元。


虽然这个价格并未比预期的更便宜,更多的是钢铁侠马斯克终于兑现承诺,推出了让人期待已久的3.5万美元特斯拉 Model 3 标准版;但令外界始料未及的是,这形如被推倒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特斯拉不仅宣布要通过全部通过线上销售和关闭线下直营店的举措,来实现约6%的成本节约,同时将支持7天/行驶1,000英里后的无理由退车。


更令中国特斯拉老车主感到震惊的是,特斯拉中国调整了全系车型的售价,其中Model X车型降幅达到17.43万-34.11万元,Model 3的降幅在2.6万-4.4万元不等,Model S降价1.14万-27.75万元。


老车主们固然苦不堪言,但在笔者看来,受到致命伤害的却是中国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特斯拉此番不计消费者关系成本而大幅调价,实质正是剑指中国造车新势力。


特斯拉的中国攻势为何如此迅疾?如何评估其此举对中国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冲击? 这一事件对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二级市场投资会造成怎样影响?


背景:中国市场进度与18年财报均超预期


【1】2019年1月,上海工厂开工


早在2019年1月29日,笔者就曾撰文《特斯拉在中国点燃的战火与篝火》着重分析评估了特斯拉在国内建厂的影响,该厂规划年生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投产后将生产Model 3和Model Y等车型。


【2】2019年2月19日,特斯拉2018年财报再超预期


2018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实现营收68.24亿美元,净利润转正为2.55亿美元,这也是特斯拉15年来第三次实现盈利。当时市场对特斯拉的担忧从“能赚钱吗?”转到“赚钱能持续吗?”。


根据最新的特斯拉年报,4Q18收入72.3亿美元,同比增长120%;净利润为2.1亿美元,这是特斯拉连续第二个季度盈利。


特斯拉的收入规模也是节节攀升。2018年在销量暴涨的情况下,特斯拉的收入高达214.6亿美元,同比增长82.5%。而从单季度数据来看,特斯拉2017年开始,每个季度均实现了同比环比正增长,这对于一个造车企业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成就。


还有很多2018年的财务数据很有趣,值得大家深思:


(1)特斯拉的汽车业务毛利率高达23%,而全球范围内主要汽车制造商的毛利水平在20%或者以下水平;


(2)特斯拉2018年研发投入为14.6亿美元,占收入比重高达6.8%,这一数字也是远高于行业水平,也包括造车新势力,当然由于马斯克自带巨量广告效应,公司可以省下更多的的营销费用用来研发;


(3)在2018年,特斯拉经营性现金流入为20.98亿美元,而2017年是流出0.6亿美元。


支撑特斯拉亮眼业绩的背后是各车型销售的支撑。2018年,特斯拉总共交付245,240辆电动车,包括145,846辆Model3,以及99,394辆Model S和Model X,近25万的电动车销量远远超过全球其他车企。


Model3更是成为爆款车型,2018年全年总出货量高达145,846辆。


从特斯拉内部的出货来看,Model 3的销售曲线接近90度上升,远超此前Model S和 Model X的表现,这也侧面说明,靠平价以及性价比走进平常百姓家,是每一个新能源车企的必经之路。


即使和传统车型相比,特斯来2018年在北美的豪华车销售中,也力压其他车型荣登榜首。


【3】2019年2月22日,首批特斯拉 Model 3 现车在国内交付


根据最新消息,首批特斯拉 Model 3 现车在国内交付,北京首批交付共 6 辆,其他地区也将跟上。


【4】2019年2月26日,特斯拉上海工厂环评公示,进展超预期


近日,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特斯拉上海工厂“将在2019年9月完成整车四大车间的建设,在2020年3月完成动力系统车间等其他重要功能区域的建设。” 建成后投产车型为Model 3,年产能为15万辆。


而且,为了以最快速度实现特斯拉国产化,特斯拉上海工厂将首先建设一个组装厂,将采取全散件组装的生产方式。这也再次刷新了业内记录,也超出了笔者此前的乐观预期。



【3】从实力上来看,国内造车新势力还不是特斯拉的对手


2003年成立的特斯拉,到今年已经历经了15年的风风雨雨(具体成长经历参看我们此前的报告:《特斯拉在中国点燃的战火与篝火》),现在已经从出货量、收入、利润全方位证明了自己。


更为致命的是,由于马斯克的执念,特斯拉选择自建产能这种烧钱的重资产模式,构建了极深的护城河,这一点战略和国内的京东自建物流类似。


国内的造车新势力,是2014年才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之所以是2014年,是与国内的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政策密切相关。所以和特斯拉出生就直面市场不同,国内造车新势力携带着依靠补贴的基因。


再加上起步滞后于特斯拉,国内新势力的造血能力、自建产能都要差得多。以在美国上市的蔚来汽车(NYSE:NIO)为例,其最新的3Q18财报显示, 3Q18净亏损超过28亿元,环比2Q18亏损扩大了56%,出货量国内第一的蔚来尚且不具备自我造血能力,其他企业的处境可想而知。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企业发展初期不得已必须选择租借传统企业生产线代工的轻资产生产方式,虽然包括比如威马、小鹏、蔚来等近期都密集规划自建产能,但这一时间已滞后特斯拉太多。


以上不难看出,特斯拉迫不及待发动中国攻势,可谓“一石三鸟”:


一方面是急于改变18年中国市场滑铁卢所造成的负面形象,还市场、投资者与潜在资方的信心(据媒体报道,特斯拉因上建厂而正在当前寻求中国银行的大额贷款);另一方面则大有将中国新能源造车势力扼杀于摇篮之意——至少也将收获延缓其成长的效应;而最后一方面也是效果最显著的:降价意味着市场份额的提升。





作者:北渡南归 来源:阿尔法工场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