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强:中国能源行业节能战略与政策

2019-02-20 15:23:51 太阳能发电网
作者简介 王思强,管理学博士,中共党员,现任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同时担任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联络员、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成员、西藏自治区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曾在财政部、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

作者简介

王思强,管理学博士,中共党员,现任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同时担任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联络员、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成员、西藏自治区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曾在财政部、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办、国家能源局工作,先后担任处长、副司长、司长,曾兼任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家国民经济核算咨询专家、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长期致力于能源经济、能源安全、能源科技及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管理研究,出版有《能源预测预警理论与方法》《中国能源发展战略选择》等专著。


本文为作者在在第11届中国能源环境高峰论坛上的主旨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


上午好!很高兴出席第11届中国能源环境高峰论坛,并围绕我国能源行业节能工作情况与大家交流意见。


绿色发展是天下大势,时代主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对做好新时代能源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节能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绿色发展的应有之义。践行新发展理念,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较少的能源投入和资源环境成本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普遍把节能视为比开发更为优先的能源来源,称为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之外的‘第五能源’,这个理念值得推广”“要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与消费国。能源行业既是能源生产者也是能源消费者,其能耗占我国全社会能耗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节能对我国特别是能源行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节能优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工作的方方面面。


借此机会,我主要报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开放40年能源行业节能的实践与成就,二是能源行业节能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三是能源行业节能的政策导向和思路。


一、改革开放40年能源行业节能的实践与成就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能源和节能工作,改革开放40年来,能源发展和节能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生产总量,1978年分别仅有5.7和6.3亿吨标准煤;2017年,则达到了44.9和35.9亿吨标准煤,均位居世界首位,比1978年分别增长了近8倍和6倍。电力装机容量,1978年仅有5712万千瓦;2017年则达到17.8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40年增长了31倍!在我国电源结构中,1978年只有火电和水电,分别占比69.7%和30.3%;经过40年的发展,电源结构持续向结构优化、资源节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了水火互济,风、光、核、气、生物质并举的电源结构,多项指标世界第一。1978年,中国没有一家企业,更不要说能源企业跻身世界500强;今天,中国有27家能源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国家电网公司连续3年位居第二,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分列第三和第四。


纵观我国节能工作,可谓步履铿锵、砥砺前行。经历了从节能降本、节能增效到节能减排,再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初期,节能主要是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环保及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重视,通过节能减排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成为节能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节能成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能源行业节能政策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速能效提升,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节能取得显著成效,能源开发、生产、加工、转化、储存和输配效率稳步提高。据初步统计,2012年至2017年,煤炭、电力、石化三个领域共累计实现节能量约2.8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7.4亿吨,为我国节能工作、推进绿色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多管齐下完善政策,规范强化节能管理。一是强化规划和政策指导。落实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精神,制定能源发展规划,印发《贯彻落实<“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能源行业重点任务实施方案》,出台行业政策推动电力、煤炭、油气等领域节能增效。二是完善节能标准,引领能源行业节能。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加强能效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组织制修订能源领域节能、能效标准217项。三是实施重点企业节能目标责任制。结合国家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战略,强化能源企业主体责任。四是以制度创新激发企业节能内生动力。推广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健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在电力、石化领域广泛开展能效对标和能效“领跑者”活动。五是市场机制推动节能。电力、煤炭等领域大型能源企业普遍成立了节能服务公司,开展专业化节能服务,取得良好成效。


(二)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速能效提升。一是不断推动产业升级换代,新增产能的能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火电装机中,领先全球、平均供电煤耗仅有285克/千瓦时的百万千瓦级煤电机组占比10.2%,比2010年提高5.7个百分点,累计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全国火电厂供电煤耗、电网线损率从2012年的325克/千瓦时、6.74%减少到2017年的309克/千瓦时、6.42%,逐步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二是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持续关停小煤矿、小炼油、小火电。“十二五”期间全国关停高煤耗火电机组约3200万千瓦,小炼油能力退出约4000万吨。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国煤电机组累计已完成节能改造6.5亿千瓦,提前完成2020年累计实施节能改造6.3亿千瓦的目标;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已完成7亿千瓦以上,远远超过2020年改造5.8亿千瓦的目标。已淘汰关停落后煤电产能2000万千瓦以上。三是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持续优化。2017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中,非化石能源占比达17.6%,比2012年提高了6.4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38.7%,比2012年提高了10.1个百分点,是历史上提高最快的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煤炭消费比重累计下降10个百分点,是历史上降幅最大的时期。“十三五”头两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增长了1.7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下降3.3个百分点,完成“十三五”工作进度的6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强度下降了8.5个百分点,完成五年进度目标的55%;供电煤耗下降了9克/千瓦时,提前完成了“十三五”节能进度目标。


(三)加强技术创新和节能改造,促进企业节能增效。一是强化科技创新。我国燃煤发电技术不断突破,超临界、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循环流化床等各类先进技术得到推广应用,高效清洁燃煤发电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供电煤耗指标达到276克标准煤/千瓦时,能效全球最高。采用二次再热技术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煤耗比一次再热机组降低15.5—17克/千瓦时。二是大力开展节能技术改造。通过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炼油和煤化工企业余热余压回收、油气和煤炭开采领域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等,挖掘化石能源生产加工环节能效潜力。如30万千瓦亚临界发电机组通过汽轮机喷嘴及通流改造,供电煤耗可降低8克/千瓦时以上。三是提供多种能源综合服务、发展高端产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积极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推动成品油质量升级。实施热电联产机组替代燃煤锅炉,全国热电联产装机容量已达4.35亿千瓦,6000千瓦以上发电机组中供热机组比例从2005年的14.2%提高至2017年的39.4%。


 



作者: 来源:CEES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