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华社报道,11月1日,总书记有两场坦诚的交流会,一场是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的座谈会,一场是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关于中美经贸等问题的深入交流。新华社刊登了总书记在民企座谈会上讲话全文——一篇载入史册的讲话:总书记直面市场担忧的问题,从党的方针、基本经济制度到具体经营的问题,系统地阐述了中央关于民营企业态度,开诚布公地企业家进行交心。
一
最高级别的座谈
六大举措为民营经济发展解难纾困
第一、 回溯历史改革进程,强调“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 充分肯定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 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1. 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2. 有针对性地回应“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一些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是“完全错误的,不符合党的大政方针”。这些说法包括“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加强企业党建和工会工作是要对民营企业进行控制,等。
3. 用“三个没有变“强调“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我们自己人“,“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三个没有变:(1)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2)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3)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第三、 正确认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用三座山概括当前困难: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强调“当前一些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是现实的,甚至相当严峻,必须高度重视”。
1.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民营企业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5%,为出口企业配套或处在产业链上的民营企业也会受到拖累。
2.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行业集中度上升,给民营企业带来转型升级压力。
3. 政策落实不到位。(1)在平等保护产权、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等有很大差距。(2)指出“有些政策相互不协调,政策效应同向叠加”。具体包括三方面,这些后续将得到缓解。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过程中,对民营企业惜贷不敢贷甚至直接抽贷断贷,造成企业流动性困难甚至停业;在“营改增”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规范征管给一些要求抵扣的小微企业带来的税负增加;在完善社保缴费征收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征管机制变化过程中企业的适应程度和带来的预期紧缩效应。
4. 民营经济自身的原因。包括负债过高,在环保、社保、质量、安全、信用等方面不合规合法等。
第四、 提出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六个方面举措。首先,强调当前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五个有利条件。(1)巨大的内需市场;(2)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3)工程师红利(1.7亿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4)集约用地潜力巨大;(5)独特的制度优势。其次,指出要抓好6个方面政策举措落实,这是重点。
1、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提出要“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
(1)要加大减税力度。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
(2)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
(3)降低社保缴费名义费率,确保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有实质性下降。(4)加快推进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
2、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主要解决两个方面: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降低融资成本。
(1)从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上,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
(2)扩大金融市场准入,发挥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股权和债券等融资渠道作用;
(3)对有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的民营企业,抓紧研究采取特殊措施,避免发生企业所有权转移等问题;
(4)地方政府对部分民营企业进行必要财务救助。省级政府和计划单列市可自筹资金组建政策性救助基金;
(5)高度重视三角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