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链六大代表性企业财务分析案例

2018-11-01 22:05:42 太阳能发电网
2018年以来,光伏行业制造端高利润黄金时代已经结束,政府正在降低光伏发电项目对补贴的依赖程度,发电端“平价上网时代”已经来临,制造端需要进一步降低其利润空间,降低设备售价,推动系统造价进一步降低,提高投资端的信心,维持行业前行。另外投资端的投资方向也需要从传统的地面电站和屋顶分布式电站方式转变为综合能源

 2018年以来,光伏行业制造端高利润黄金时代已经结束,政府正在降低光伏发电项目对补贴的依赖程度,发电端“平价上网时代”已经来临,制造端需要进一步降低其利润空间,降低设备售价,推动系统造价进一步降低,提高投资端的信心,维持行业前行。另外投资端的投资方向也需要从传统的地面电站和屋顶分布式电站方式转变为综合能源服务方向,摆脱补贴依赖,通过市场化供需机制获得长远的发展。


本文选取了光伏行业中代表上游与下游各产业链环节的六家企业,以2012-2017年度财报为依据,从资产质量、利润质量、现金流质量和资本结构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各公司的财务情况。


分析结果表明光伏产业制造端企业以筹资和经营主业所获现金流来满足公司日常运营需要;为满足市场需求,制造端企业不断扩充产能,相比2012年,总资产平均增加了4倍,净利润平均增加了22倍;投资端企业的运营模式以筹资和投资为驱动力,大举投资与并购光伏电站,相比2012年,投资端企业总资产增加了58倍,净利润平均增加了30倍,为弥补因政府电力补贴的延迟支付导致公司营运收入降低,投资端代表企业涉足光伏电站建造服务,该服务成为其重要收入来源;投资端面临主业(电力销售)收入不足的局面,将降低投资端企业后续投资信心,从而导致光伏装机量增长放缓,制造端企业将面临需求侧市场紧缩风险。


光伏行业现状


光伏行业2012年经历欧美双反危机时迅速走向衰落,随后在国内新能源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回转元气,2017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6.4万亿千瓦时,其中并网太阳能发电量11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4%;太阳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达52.83GW,同比增长52.95%,累计并网量达130.25GW,占全国电源总装机量8%。


光伏行业在蓬勃发展过程中,政府已经明确发出信号,上网电价将逐年降低(图1),补贴指标的竞争空前激烈,与时间的赛跑催生了“6.30”的诞生,即每年6月30日前并网的光伏电站有资格进入当年度上网电价补贴目录,进入补贴目录的光伏电站却面临着政府补贴不到位(应收账款延期)的现实,现金流短缺是目前国内大部分电站面临的困境。随着进入补贴目录的电站规模增大,政府补贴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光伏行业在国家政策鼓励下蓬勃发展了若干年,如今平价上网时代的来临,产业链相关企业是否可以利用市场的力量独立前行?衡量一个行业健康程度,需要认真审视该行业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企业财务状况,本文选择产业链中的代表性企业(表1)——投资商、硅片制造商、组件制造商、逆变器制造商和辅材制造商,从各相关企业的利润质量、现金流质量、资产质量和资本结构四个方面综合分析其财务的健康程度。



产业链代表性企业财务情况分析


(一 利润质量分析


从产业链中各代表公司的毛利率情况可以看出,除熊猫绿能外,产业链各相关环节的公司毛利率在2012-2017年期间逐渐趋于一致,制造端企业(上游)2017年平均毛利率达到29.41%,投资端北控清洁能源2017年毛利率达到26.15%;上游企业保利协鑫能源、隆基股份的毛利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辅材生产商中来股份、逆变器制造商阳光电源的毛利率均高于硅片及组件制造商;行业净利率的趋势与毛利率趋势类似,2017年制造端企业平均净利率达到12.69%,投资端北控清洁能源达到15.54%。


光伏行业较高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得益于中国光伏行业政策支持,2012-2017年期间是国内光伏电站发展黄金期,光伏新增装机量稳中有升,为获得更高的上网电价,每年6月30日前投资企业对组件及逆变器需求极为迫切,产业链中上游企业不断扩大产能以满足不断扩张的市场需求。


分析相关企业利润结构可以更好了解其利润来源,除熊猫绿能外,产业链中各相关企业经营活动净收益占其利润总额80%以上;熊猫绿能的企业经营活动净收益出现逐年的负值,是由公司通过融资大力发展并购业务战略所致,该战略导致其利息支出大于其经营利润。



作者:冯江涛 肖琼 来源:能源杂志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