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趋势分析

2018-10-09 07:20:20 太阳能发电网
趋势一:产业化逐步成熟,进入质量优化阶段1.1 太阳能发电已初具规模,装机量位于世界首位2015与2016都是光伏维持飞速发展趋势的两年。从现有的数据来看,2015年底全球太阳能发电装机累计达到2.3亿千瓦,年新增装机超过5300万千瓦,占全球发电装机总量的20%。过去十年间,光伏发电平均年增长率更是超过了40%,成

趋势一:产业化逐步成熟,进入质量优化阶段


1.1 太阳能发电已初具规模,装机量位于世界首位


2015与2016都是光伏维持飞速发展趋势的两年。从现有的数据来看,2015年底全球太阳能发电装机累计达到2.3亿千瓦,年新增装机超过5300万千瓦,占全球发电装机总量的20%。过去十年间,光伏发电平均年增长率更是超过了40%,成为全球增速度最快的能源品种。


随着光伏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光伏产业已经实现初步的产业化,光伏发电成本也快速降低。在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商业和居民用电领域已实现平价上网,我国也有了光伏平价上网的规划。除光伏发电外,太阳能热发电的市场也在不断扩大,成为成本较低的热水供应方式。使用太阳能供暖在欧洲、美洲等地区也具备了经济可行性。


而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更为迅猛,自2015年装机量超过德国后,我国历年累计装机和年度新增装机均居全球首位。


2016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更是较2015年翻了一倍,达到34.54GW,同比增长128%。2017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53GW,同比增长54%。


1.2 弃光限电问题亟需解决,分布式光伏或将迎来快速发展


高速发展和扩张带来的影响便是我国弃光限电的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过去几年间,中国光伏发电应用市场的投资始终“重开发、轻消纳”,大力投资和发展集中式光伏电站,而分布式光伏项目发展却十分缓慢,几乎无人问津。二者的发展局势呈现冰火两重天局面。


近两年,尽管分布式光伏项目有所增加,但占比依然较低。截至2017年一季度,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84.63GW,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占比85%,分布式占比只有15%。


由于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和太阳能资源都十分丰富,因此集中式光伏电站主要建设在这里。但这些地区的电力需求较弱,太阳能发电的大量电力都需要向外输出,而由于光伏发电的波动性较强,电网配套建设不够完善,直接输入电网会给电网的稳定性带来冲击,导致这些地区不得不采取弃光限电的措施,限制多余的电量向电网输送。


弃光限电的问题与集中式光伏电站频频出现的投资风口显然不是那么的配套。2016年6月,国家能源局规定,对不具备新建光伏电站市场条件的部分省份停止或暂缓下达2016年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光伏扶贫除外);而在利用固定建筑物屋顶、墙面及附属场所建设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以及全部自发自用的地面光伏电站项目不限制建设规模,各地区能源主管部门随时受理项目案,电网企业及时办理并网手续,项目建成后即纳入补贴范围。


与传统集中式光伏电站相比,分布式光伏较少受到地域的限制,不需要集中搭建,可以更好地在中东部地区普及,并且实现


就近消纳,能够更好地解决弃光限电的问题。因此,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在2020年,太阳能发电规模将发展到1.1 亿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万千瓦、光伏电站4500 万千瓦、光热发电500 万千瓦。政府将大力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到2020年建成100个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区,园区内80%的新建建筑屋顶、50%的已有建筑屋顶安装光伏发电。在中东部等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人人 1千瓦光伏”示范工程,建设光伏小镇和光伏新村。并鼓励光伏发电项目靠近电力负荷建设,接入中低压配电网实现电力就近消纳。


除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外,在弃光限电严重地区,政府还将严格控制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规模,采取本地消纳和扩大外送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已建成集中式光伏电站的利用率,降低弃光限电比例。在“三北”地区,将利用现有和规划建设的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按照优先存量、优化增量的原则,有序建设太阳能发电基地,提高电力外送通道中可再生能源比重,扩大“三北”地区太阳能发电消纳范围。逐渐形成东中西部共同发展、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格局。



作者:魏智勇 来源:今日多条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