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下午,在第二届地坛论坛“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发展路径”分论坛上,国家发改委 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介绍了目前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发展近况。
孙翠华介绍,近期中国为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进行了以下八方面举措:一是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二是工作重点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节能降耗力度;三是分解落实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下降目标;四是建立健全各级政府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和考核体系;五是加快发展低碳技术;六是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七是研究探索征收碳税的时机和条件;八是加强降耗宣传教育提干社会参与程度。
对于中国加入DOE合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孙翠华表示,首先我们DOE的数量严重不足,项目审定和核证缓慢;再有,EB秘书处及EB审核项目的动向使我们感到忧虑,例如中国水电和风电价格问题,以及HFC23的签发问题;最后,目前我们存在对2012年后CDM(清洁发展机制)合作项目的信心问题。
但孙翠华表示,“我们还是鼓励中国企业继续CDM项目的运作。”
此外,孙翠华介绍,目前发改委在建立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工作重点是: 开展碳排放交易探索,加紧进行谈市场的前期研究;组织对各地方资源交易机制的考察;制定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目前该办法已进入颁布程序。
孙翠华透露,下一步发改委将敦促《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的尽快出台,规范基于项目级的资源碳减排交易活动,将建立碳减排交易注册等级系统,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并组织专家研究研究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
孙翠华说,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广东、重庆等多个省份也明确提出将率先开展总量控制与交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经济低碳转型。因此,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已经成为当物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