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一根细线的百亿资本局

2018-05-10 08:02:05 太阳能发电网
今年一季度金刚线的供应量已经从去年的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阶段性产能过剩的出现加大了行业洗牌的可能性,激烈竞争下,金刚线企业之间的“激战”或将很快升级为“恶战”。

一根如发丝般的细线可以做什么?金刚切割线告诉你,可以引出百亿资本局,让多家公司竞折腰。

这种应用于光伏晶体硅切割和蓝宝石切割的上游材料,随着去年光伏行业超预期发展迎来大爆发。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今年上半年光伏晶硅切割领域全面普及金刚线切割技术几乎成为定局。

方正证券预计,到2020年,金刚线全球总需求将达567亿米。若按照每米约0.2元的当下主流价格计算,未来三年金刚线市场空间将超过百亿。

看得见的市场空间吸引着资本。去年,三家金刚线企业先后登陆A股。此外,还有四家上市公司纷纷布局这根细线。

但众企业“厮杀”之时,行业变化也悄然来临:多位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指出,今年一季度金刚线的供应量已经从去年的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阶段性产能过剩的出现加大了行业洗牌的可能性,激烈竞争下,金刚线企业之间的“激战”或将很快升级为“恶战”。

 

 

生死“一线”

金刚线之所以能得到光伏企业的重视,得益于其对下游光伏制造领域产生的不可忽视的“蝴蝶效应”:首先,金刚线切割可降低单位硅片对硅料需求,使得硅片切得更薄更快,从而减少硅片单位投资成本;其次,金刚线切割技术的使用改变了单多晶企业在硅片市场的竞争格局,是单晶硅片近些年来市场占比提升的重要推力。

更为重要的是,这根细线曾一度左右下游光伏巨头们的兴衰。

中国市值最大的光伏企业隆基股份(601012.SH)能短短几年从名不见经传到单晶龙头,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引入金刚线切割。

在依赖进口金刚线的2010年以前,金刚线(进口含税)价格均在3元/米以上,即便是后期开始出现国产化迹象,但国内金刚线市场份额仍由外企掌控,且主流价格仍在1元/米以上。

隆基股份2013年前后刚引入金刚线切割技术时,由于进口线成本高昂,致使其初期金刚线切割硅片处于亏损状态。这家公司的董事长钟宝申曾回忆称,为了应对外企技术垄断,隆基股份打算自己扶持国内金刚线企业,并做好“一年亏4000万元以内都是可以接受”的打算。

好在亏损的时间在预期内。隆基股份金刚线切硅片项目于2014年一季度开始盈亏持平,于是其开始大规模更替切片机。数据显示,自全面使用金刚线切割技术后,隆基股份切片环节的非硅成本已经下降30%以上。

一位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金刚线切割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使得隆基股份近些年来业绩上升势头强劲,其二级市场估值迅速攀升便在情理之中。

上述分析人士的观点从隆基股份2013年以来硅片业务毛利率变化中可见一斑。2013年,该公司单晶硅片业务毛利率为11.97%,达到历史最低点。而到了2017年,该业务毛利率已经攀升至32.71%。同期,隆基股份整体营收由23亿元增长至164亿元,其净利润更是从不足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36亿元。

另一家光伏巨头、多晶市场主导者保利协鑫能源(03800.HK)同样也曾为金刚线切割技术疯狂。据媒体报道,这家全球最大的光伏硅片制造商近三年来三次立项进行传统砂浆切片机的金刚线切割改造,结果均已失败告终。与此同时,由于其竞争对手隆基股份在2015年就完成改在并在硅片领域逐渐吞食市场份额,这让其坐立不安。改造失败意味着保利协鑫能源价值数十亿元的设备不仅会浪费,而且将会错失光伏产业竞争的黄金时间。最终,在第四次技改中,保利协鑫能源及时成功改造。

视线的另外一端,则是一些企业因技术革新反应迟钝而付出的代价。

今年4月份,易成新能(300080.SZ)交出了其自2010年上市以来首份亏损的年报成绩单。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8.26亿元、-10.24亿元。易成新能承认其业绩受到了硅片切割行业变革的负面影响,由于金刚线切割替代了传统砂浆切割,“公司传统客户大幅减少对晶硅片切割刃料的采购,造成晶硅片切割刃料产品销量和单价均出现大幅下滑,传统业务经营性亏损严重。”

这家在全球传统砂浆切割领域市占率曾达40%的龙头企业如今因金刚线切割技术的更替而面临主营业务上的大溃败。

所幸的是,易成新能去年开始转型,关停大部分晶硅片切割刃料业务并大力扩展电镀金刚线、高效单晶硅电池以及负极材料等业务。今年一季度,随着金刚线产品产销达到预期水平、年产2GW高效单晶硅电池片项目产能释放等原因,易成新能报告期内盈利700万元,同比增长382%。




作者:曹恩惠 来源:界面新闻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