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区块链乱象:被监管的时间表会比之前的更短

2018-04-30 08:21:27 太阳能发电网
区块链是一项技术,可以应用在各行各业,能源也不例外。能源具有很强的行业特点,但从来不甘落后,新技术能提高能源产业链的效率,推动能源行业变革。大家都在找能源行业应用区块链技术“像样”的实践。

一个能源行业研究者从区块链在能源行业的进展,厘清目前的现状,判断更多是乱象。喧嚣后面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才是大家应该关注的方向。

从石油形成年代看,按照较被广为接受的生物成油理论,需要至少7000万年的地底压缩和加热后才可能逐渐形成。和漫长的地质年代比,别说人类使用石油的历史,即使是人们本身的历史也不足一提。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使用石油的方式在飞速翻新,且不说化工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产业链下游概念迭代的速度也让人瞠目结舌。比如短短两三年前人们还在大谈“互联网+能源”,将其描述为未来发展的不二方向,但现在话题主角早就变成了“能源区块链”,照亮行业前景的又变了“区块链”这个当红小生。

能源区块链虽然很红,但就像一头屋子里的大象,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如果不是所有的话——面对能源区块链时都在扮演“盲人”的角色,在摸区块链这头大象。

 

 

柱子和象腿

在盲人摸象的故事里,有人摸到了粗壮的象腿,就说大象长得像柱子。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之前知道柱子什么样,以往的认识既会成为认识新事物的阶梯,又会成为限制想象力的樊笼。能源区块链方面也是类似的情况。做能源的人对认识区块链有着天然的优势,但同时也有一些容易一头雾水的劣势。

只要对石油业的上游有些许了解的人,就对区块这个词不会陌生。在原油的勘探、开采、招标等流程中都离不开区块,石油行业中的区块通常指的是在地表或者海上人为划定的特定区域,划分区块的目的在于严格限定不同区块拥有者的地下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权益范围,常常用在探矿权、采矿权的申请、延续、转让流程中。

石油人认识几十年的区块加上一个“链”字,立即就摇身一变成了最前沿的概念。在比特币创造出神奇的财富热潮后,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也顿时身价百倍。和原油领域的区块一字之差,区块链被理解成是用分布式数据库识别、传播和记载信息的智能化对等网络。

区块链技术最初的雏形出现在比特币项目中。作为比特币背后的分布式记账平台,在无集中式管理的情况下,比特币网络稳定运行了多年,支持了海量的交易记录,没有出现严重漏洞。去年大涨16倍的比特币是区块链最好的背书,也让很多人在理解区块链技术时,会与比特币这一公共链的应用加以比较。

从具体的特定地块到对等网络,区块和区块链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之间已经隔了从工业到信息产业的巨大技术鸿沟。这种鸿沟造成能源领域的人对区块链的理解可能望文生义,甚至谬以千里。更增加了这种误读可能性的,是还有大量矿业术语被区块链技术借鉴使用。

比如在能源开采的矿区也被区块链借用,当用户发布交易后,需要确认交易,写到区块链中,形成新的区块。区块记录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交易和状态结果,是对当前账本状态的一次共识。

此外,挖矿是资源领域最上游的工作,是将能源资源从地底开采出来的基础性工作,而在比特币带动的区块链里挖矿是指参与维护网络节点,通过协助生成新区块来获取一定量新增虚拟币的流程。挖矿离不开矿机,在能源领域中指的是“磕头机”,而到了区块链这里却变成了带有专业芯片的电脑。当然,类似的词汇还包括矿工,幸亏这个词的差别不大,都是指人,虽然其工作流程不同。

词汇还是那些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下含义却大相径庭,这给能源领域的人理解带来困扰。事实上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开发者,追随者和投资者所说的区块链很可能完全是不同的范畴,具体到能源区块链更是不但和能源区块不一样,也已经和比特币那种公共链渐行渐远。从本质上说那是一种私有链或者联盟链,是学术界和业界根据比特币的结构抽离出来的另一种区块链技术。

因此用旧有概念来理解能源区块链,实质上和用柱子来解释大象的样子并无区别。

 



作者:王亚宏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