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是赔本赚吆喝。”太阳能热发电的前景刚刚让长期在混乱的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打拼的企业看到突围的希望,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就泼了一盆冷水。
在太阳能热发电抢位赛中,皇明正是先拨头筹者。
今年1月,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皇明绑定的联合竞标体成功中标国内首个光热发电项目:内蒙古50兆瓦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根据供货协议,皇明将为该电站提供核心部件——太阳能槽式真空管。
但该项目0.93元/千瓦时的最低中标价连行业内人士都颇感意外。然而价格的因素似乎并不能动摇国内太阳能光热企业向太阳能热发电领域迈进的决心。“大家都想先占领阵地。”一家太阳能光热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战略性考虑
太阳能热发电被誉为新能源下一个投资蓝海。主要的原因在于,相比光伏发电,光热发电在成本上的优势或许更加明显。美国能源部制定的目标显示,到2015年,太阳能光热发电成本将由目前的13~16美分/千瓦时(无储能)下降到8 ~11美分/千瓦时(储能6小时),2020年低于7美分/千瓦时(储能12~17小时)。预计中国到2015年光热发电的上网电价可到1.4~1.6元/千瓦时,2020年可降至0.6~0.8元/千瓦时。
但就目前而言,业内人士均认为0.93元/千瓦时的标价很难盈利。一位知情人士称:“原先估计该项目最低标价在1.05~1.1元之间,而成本在1.15元以上,即使按1.15元的标价算,至少也需要10年才能收回成本。”
中国太阳能协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则表示,欧洲光热发电已处于商业化运作阶段,每千瓦时电尚需27欧分(约合人民币2.4元),“相较于中国光热发电没有产业基础、关键设备仍依赖进口的现状,这一标价不太现实”。
而黄鸣也表示:“1千瓦时0.93元,我们的压力非常大。”但他同时又认为,“这是皇明集团发展光热发电的第一课,如果利润有亏损,就算我们的科研经费,未来皇明将会投入到规模更大的光热发电项目中”。他表示,随着未来我国光热发电项目装机容量不断扩大,发电成本就会相应降低,电价也将随之降低。”
据其介绍,早在10年前,皇明就开始涉入光热发电的研究。而其光热发电的核心部件已经实现出口。去年7月,皇明出口西班牙的光热发电核心部件镀膜钢管在使用两年后,因效果极佳,再次收到长达25公里、30兆瓦的大订单;同月,皇明在德州又投建了年产60万支的发电真空管生产线,同时能生产菲涅尔式、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核心部件;10月,皇明与中科院等合作建设的“亚洲首座兆瓦级塔式热发电站”正式进入调试阶段;年末由皇明投建的“亚洲最大兆瓦级光热发电站”落户皇明所处的太阳谷。
觊觎与观望
据媒体披露,早在2003年,中国就开始筹划5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在2006年召开的中德科技论坛上,该项目被正式确定为中德合作项目。德国太阳千年公司与内蒙古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专门从事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工作。
根据该项目2008年10月出具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测算,该项目总成本约为18亿元,年均总发电量约为1.2亿千瓦时,以25年营运期计算,若要实现8%的资本金内部收益率,税后上网电价需达到2.26元/千瓦时。
然而金融危机打乱了这个项目上网电价方案。由于光伏组件价格骤降,国内首个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敦煌10兆瓦太阳能项目最终中标价仅为1.09元/千瓦时。
于是,国家发改委决定采取与光伏发电一样的政策,对该项目实行招标定价。但是与此前光伏项目招标火爆情形不同的是,此次招标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企业表达了招标意向。
孟宪淦表示:“光热发电在国内还处于示范和研发阶段,不具有商业化条件,很多企业心存犹豫可以理解。”
但这并不表示国内光热企业无意涉足光热发电领域。记者采访发现,国内几大排名居前的光热企业,除了皇明以外,力诺瑞特、天普、桑普均有光热发电的技术储备,并且有意向该领域进军。
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有限公司(即桑普太阳能)总经理助理刘君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光热发电的技术研发应该说已经成熟了,但由于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项目,还需要通过运行来收集相关数据,对其进行检验。对于我们企业而言,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将热发电产品产业化。”
北京天普太阳能集团执行总经理孙久东也表示,天普已拥有光热发电的核心技术,现在要做的是将研发成果进行转化应用。
与此同时,刘君认为,由于光热发电项目往往采取捆绑式竞标,一般是大型国企捆绑外企或民企来投标,“从长远来看,这些大型国企会给供货的光热企业一定的利润,让后者微利运营,不可能长期亏本运作”。
而黄鸣对国内特许权招标最低价胜出的政策也存在异议,他认为,在特许权招标中,政府应该给企业一定的利润,不该出价低者胜出,“不能让先行者成为先烈”。对此,黄鸣在今年两会提出的众多建议中,其中一项就是希望国家给予光热发电上网电价补贴、促进光热发电产业发展。
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文哲亮则表示:“现在是到了决策和规划部门真正下决心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的时候了。希望政府在对太阳能发电进行招标时,能找到合理的电价定位,税收、补贴等相关措施也应尽快提上日程,上网电价及政府补贴政策一定要出台。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发展完全可以效仿光伏及风电产业的发展路线图。”
混乱中突围
目前,包括光热发电在内的太阳能光热中高温利用,已经被视为国内光热企业赶超光伏企业的机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建中称:“未来太阳能光热发电方面有巨大空间,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规模或有望超过光伏水平。”
目前,国内的光伏和光热产业基本上是各行其道,而光伏企业在资本运作和商业操作上的优势是大部分以作坊式起家的光热企业难以望其项背的。
其实,国内的光热企业并非完全不涉足光伏行业。黄鸣就曾公开宣称,“在光伏领域,我们是教授,尚德还是学生呢。”但他称,由于不看好“两头在外”、没有核心技术的光伏产业,他选择了与无锡尚德相差异的路,即光伏终端产品与光电、光热建设一体化。
而国内的光热企业涉足光伏领域走的路跟皇明大致相同。对于大部分光热企业而言,仍以太阳能热水器的销售为主。
“但在混乱的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拼争,其实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正规军拼不过杂牌军的情况四处皆是。现在还有很多家电企业进入太阳能热水器领域,可想而知这个行业门槛有多低。”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因此,对技术要求很高的光热发电等领域,就成为光热企业从混乱中突围的希望。“光热发电发展起来后,涉足的光热企业很有希望像光伏企业一样得到资本的青睐。”上述业内人士称。
而值得关注的是,在皇明之后,下一个在光热发电领域夺得主动权的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