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检测仅是第一步 海外光热项目关键设备采购经验五步走

2017-07-31 09:43:56 太阳能发电网
  中国首批1.35GW光热示范项目在整体装机规模上占全球已建成光热电站总装机的约27%,若要集中在两年周期内全部建设完成,对反射镜、集热管等核心装备的采购需求必然将集中爆发。   据粗略估算,一装机规模为50MWe的储能型槽式光热电站,集热管的总需求量约25000~30000支,反射镜总需求量约50万平米。这
  中国首批1.35GW光热示范项目在整体装机规模上占全球已建成光热电站总装机的约27%,若要集中在两年周期内全部建设完成,对反射镜、集热管等核心装备的采购需求必然将集中爆发。

  据粗略估算,一装机规模为50MWe的储能型槽式光热电站,集热管的总需求量约25000~30000支,反射镜总需求量约50万平米。这对于系统设备关联性极强、“木桶效应”明显的光热电站而言,鱼目混珠,质量良莠不齐的产品最终带来的经济损失必然不可估量。

  那么,国内项目业主应如何确保能够采购到质优价美的产品呢?是否看到供货方提供的来自DLR等机构的一纸检验报告后就可高枕无忧了呢?国际大型商业化电站业主又是如何把控产品质量的呢?CSPPLAZA记者针对这一问题采访了部分参与过海外光热市场的供货商,了解海外业主的采购流程,以期为国内业主提供借鉴。

  第三方抽检仅是第一步

  为了证明自身产品的性能,全球几乎所有的反射镜、集热管的供货商都会将产品送往DLR、PSA、NREL等国际权威机构进行检测,并将最终得到的产品报告作为竞标时的敲门砖。

  但有行业专家指出,这些检测机构毋庸置疑是权威的,然而受限于目前行业的发展现状,反射镜、集热管的检测方法及技术指标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的检测机构都只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做出检测,然后给出检测的实际数据和结果,但不会给出送检产品是否合格的结论性判断。这就意味着,不同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数据因为测试条件、指标不同,结果往往不具备可比性,且很容易对业主造成误导。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对于DLR等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只负责检测,而不管厂商送检的产品,是择优选择的还是随机抽样的,而对于厂商而言,其必然都会从中选择性能最好的产品去送检,这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这种检测的可参考性,难以反映厂商整体的产品质量控制能力。

  为解决这一问题,近日,国内有示范项目业主方提出,要求集热管等供货商做第三方抽检测试(规定统一的测试条件及标准),作为参与竞标的前置条件。

  “对大批量且对性能影响重大的设备,第三方的介入是国际惯例,以往的案例也证明,这一方式确是行之有效的。和光伏组件相比,现阶段光热集热管和反射镜缺乏国际公认的型式实验或认证标准,现在几家国际第三方都在探讨对光场大批量设备制定型式批准认证方案。个人认为,由独立公认的第三方进行产线抽检加第三方实验室检测作为一个过渡手段是可行的。”来自某第三方检验机构的从业人员介绍说。

  同时,他还强调道,这一方法的关键在于第三方的品牌声誉和技术能力,以及抽检比例的确定。业主可经过评审,来最终指定数家独立第三方机构,并在合同中规定,供货方需取得至少其中一家出具的检验证书作为产品符合质量要求的保证,并且要求检验机构必须见证取样过程,而不是纯粹工厂送样。

  但也有观点表示,“这一做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上述问题。但仍需要考虑的是,各个业主指定的检测机构不一,要求的测试标准各异,如果每参与一次投标,供货商都要将产品发往海外进行一番重新检测,抛开耗费的成本不论,耐候性等测试需要花费的时间同样无法忽视。所以,个人认为,这一采购前置条件的实操性不是很强。” 


作者:Jennifer 来源:CSPPLAZA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