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 中国是否要当气候变化的全球领导者?

2017-06-07 16:38:50 太阳能发电网
气候变化治理的全球领导力是需要中国花钱的,而中国在过去几年以及未来面临经济放缓的压力,不能过于追求所谓的国际声望,而是量力而行。
  继退出TPP之后,“不走寻常路”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又做出一项令全世界震惊的重大决定——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美国当地时间6月1日,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即日起,美国将停止落实不具有约束力的《巴黎协定》。

  中国是否应该接招去当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领导者,需要我们辩证地去看。

  《巴黎协定》的总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控制在升温2摄氏度之内,并尽量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但该协定移除了大部分义务性用语及量化目标,导致法律约束力不强。缔约各国以“自主贡献”的方式提出碳减排目标,如果没有达到目标也不会遭受经济惩罚,部分国家将有可能设法逃避责任。

  目前各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较为保守,本身就不足以实现2030年将全球碳排放水平限制在420亿吨的目标,无法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实现这个宏伟的减排目标需要所有参与国的共同配合。


  美国能源部长佩里曾表示支持美国留在巴黎气候协定之内,但是需要重新讨论其中的条款,不能只有美国和中国认真,而其他国家不当回事。这让人联想到美国当年也认为《京都协议书》未规范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大国的减排承担,不符合美国利益而表示反对,导致签署协议后又退出。即使美国不退出,也可能会用类似的逻辑找理由不认真履行《巴黎协定》,使碳减排国际合作陷入“囚徒困境”。

  碳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的不同路径

  治理二氧化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的路径不完全相同,但重点都包含削减煤炭的使用,所以两者具备一定的协同效益。当控煤等减排机会用尽后,实现二氧化碳和污染物同时减排的效益将越来越有限。

  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措施包括减少高碳化石能源消费,提升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调整产业结构以降低能源强度,采用节能设备提高能效,还有大规模造林固碳,这些措施都是长期性的调整。而治理大气污染的主要措施包括督促煤电、供热厂和工厂安装清洁排放装置,遏制企业不开治污设施直排或夜间偷排,提升机动车排放标准和油品质量,使用节能环保优质炉具搭配低硫份、低灰份的优质煤炭,禁止秸秆、垃圾焚烧,如果这些措施执行到位,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好的效果。

  碳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的成本及收益不同

  在政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投入在大气污染物治理上产生的社会效益比碳减排明显。治理大气污染的成本主要有废气净化设施的投资和使用成本、环保部门的监管执法成本以及天然气、优质煤替代劣质煤的差价等。产生的社会效益包括空气质量改善、医疗成本下降、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作物产量提升和交通损失减少等。控制碳排放的成本有产业转型升级的社会成本、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使用低碳能源导致的能源成本增加、节能升级改造费用以及造林成本等。产生的社会效益主要包括延缓全球变暖的趋势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如果美国不履行巴黎协定的减排目标,助推传统能源行业复苏,那么中国碳减排延缓全球变暖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控制大气污染物不仅比控制碳排放投入的成本低,而且产生的社会效益更高。


作者:顾城天 王进 来源:界面新闻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