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创新还需更多想象力

2016-05-23 13:35:06 太阳能发电网
光伏产业的广阔远景及实现路径,无疑都正在变得更加清晰可见起来。但当下,这个产业却正面临着一次深刻的转型,过去的粗放发展,包括粗暴的商业模式、简陋的应用等,都亟待突破,特别是思维认识上的突破。

作者:吴军杰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2016年5月刊
原标题:光伏创新还需更多想象力


  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许洪华日前在一个论坛上表示,当前我国光伏产业最大的风险,是现有技术路线远远还未到定型的时候。其言下之意是,即使是现有已经商业化的技术,也还有不小的进步空间。

  身为国家“十三五”可再生能源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许洪华的观点无疑正切中产业之肯綮。

  事实上,光伏产业近年来在创新方面确实也没有什么重要进展,不仅新技术、新产品匮乏,在商业模式及应用创新方面,同样也是乏善可陈。

  这似乎是一个越来越缺乏想象力的行业,而更愿意幽闭在自己狭窄的圈子里,特别是在企业商业模式及应用市场推广中,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

  以分布式推广为例,当一个其他行业的从业者(路人甲)遇到一个光伏从业者(路人乙)时,双方的对话模式往往是这样的:

  路人甲: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我们非常在意建筑的美学需求和安全要求……。

  路人乙:我是卖光伏的,你的屋顶很适合建电站。

  路人甲:我种植了许多名贵的鲜花,它们对光照的需求比较独特……。

  路人乙:我是卖光伏的,你的大棚很适合建电站。

  路人甲:我有一个上千头羊的养殖场,我们的草场非常好,羊肉很鲜美……。

  路人乙:我是卖光伏的,你的草场很适合建电站。

  路人甲:我们的工厂最近又裁掉了很多人,形势越来越恶化,制造业真不好做……。

  路人乙:我是卖光伏的,你的屋顶很适合建电站。

  ……

  如果你是路人甲,会不会认为路人乙是一个神经病?


  可是,这的确是不少光伏人推广光伏时的真实写照。

  再看商业模式方面,目前行业内主要企业之间的差异化已越来越小,几乎所有企业 “千人一面”。同时,上下游企业之间,也由于各自毫无边界的产业延伸,使得原本愉快合作的小船说翻就翻。

  回头梳理一下,光伏产业发展至今,有没有形成什么明显的产业发展规律?

  似乎有,那就是“大,然后死”。

  无论是当年的尚德之死,还是后来死而不僵的赛维,以及当下正在动用各种力量破产重组的英利,试问有谁不是由于向上下游毫无节制扩张的结果?

  这种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可言的竞争模式,甚至还在进一步强化,使得行业内的主要企业都恨不得从硅料、切片、电池、组件一直做到下游电站,还包括配套材料,更甚者连媒体也不放过。

  长此以往,又岂能规避低端的、恶性的竞争?产业也好,企业也罢,又如何实现升级?

  而眼下这个正在举行的大型展会,其实也正是这个产业再好不过的一面镜子。请回顾一下五年前来参展时你的企业和你自己的样子,这些年来都有哪些变化?

  正如前些日子舆论热议的Google和百度这两家几乎同时起步的搜索企业,为什么在十五年之后出现了如此巨大的差异一样。其实,根本的原因在于选择,包括对技术路线的选择、对企业战略与价值观的选择、对商业模式的选择。

  而选择,恰恰也最需要想象力,对未来的想象力,对良善的价值观的想象力,对客户立场及真实需求的理解和想象力。

  一个苹果落下来砸在你的头上,结果只是起了个包,砸在牛顿头上,则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这就是是否拥有想象力的巨大区别。

  光伏产业的广阔远景及实现路径,无疑都正在变得更加清晰可见起来。但当下,这个产业却正面临着一次深刻的转型,过去的粗放发展,包括粗暴的商业模式、简陋的应用等,都亟待突破,特别是思维认识上的突破。

  这无疑需要更多的想象力,需要更加丰富多彩、奇思妙想的想象力,以在商业模式、应用场景以及技术研发方面去探索更多新的可能。

  如此,则必将带领产业突破逼仄,迎来广阔的发展新局面。



作者:吴军杰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