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市场主导权:晶硅电池PK薄膜电池

2010-11-29 11:50:33 太阳能发电网
一项由中美企业联合投资逾20亿美元的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日前在扬州开工建设。这一态势,为晶硅太阳能电池与薄膜太阳能电池持续多年的“战争”增添了新的变数。   自太阳能发电成为热点投资项目,究竟采用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还是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的争论就没有停息。二者长期以来的竞争,凸显出太阳能发

  一项由中美企业联合投资逾20亿美元的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日前在扬州开工建设。这一态势,为晶硅太阳能电池与薄膜太阳能电池持续多年的“战争”增添了新的变数。

  自太阳能发电成为热点投资项目,究竟采用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还是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的争论就没有停息。二者长期以来的竞争,凸显出太阳能发电市场的巨大诱惑和极大风险。

  晶硅太阳能电池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原因则是其技术成熟早、光电转换效率高。从单晶硅到多晶硅,晶硅电池所需要的原料制造技术不断进步,而高达近20%的光电转换效率,也使很多投资者确认找到了最合适的载体。

  与之对比,薄膜太阳能电池也被业界提及。但是,较低的材料稳定性、高昂的设备购置费用,使其一直处于非主流地位。

  这一情况直到2007年才稍有转变。此时,多晶硅价格飞速上涨,导致光伏发电成本迟迟降不下去。这时,薄膜太阳能电池获得了更多关注。虽然此时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缺点——光电转化效率低、生产设备价格高等,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但业界仍将薄膜电池视为降低光伏度电价格的“救命稻草”。

  薄膜太阳能电池之所以能够降低光伏发电价格,是因为技术研究人员发现,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具备规模化和短产业链的特点。

  晶硅电池的制造过程,需要经过从多晶硅材料到铸锭(或拉单晶)、切片,再到电池和组件生产;而薄膜电池的生产过程,投入的是玻璃、塑料或金属箔等材料,产出的是组件,可以在一个车间内完成。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情况再次发生逆转。随着多晶硅价格的回落,晶硅太阳能电池成本大幅下降,人们的目光又回到这一产品身上。虽然部分企业仍然将热情投入晶硅产品,但在两种技术路线中不断徘徊的业界,却没有立刻作出选择。

  发展晶硅电池当然更容易,但人们已无法忽视薄膜电池具备的广阔前景。

  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各国政府下定决心,转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低能耗、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受到欢迎。北京市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协会太阳能光电专委会主任王长贵表示,在这一大的背景下,用材少、能耗低、成本低的薄膜电池极具发展前景。他建议加快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进程,未来10年力争使薄膜电池占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市场30%的份额。

  已有研究证明,生产薄膜电池的能耗很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关键工序——PECVD,采用的是低于200摄氏度的低温工艺,因此具有较低的生产能耗。

  薄膜电池的另一大利好,是国家对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的大力推动。保定天威薄膜光伏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麦耀华说:“与晶硅太阳能电池相比,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在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应用中更具有优势。”

  这种优势包括:薄膜电池能实现均匀透光,内视和外视的效果都比较好,容易满足建筑美学的要求;电池温度系数小,受气温变化的影响也小;其功率受阴影影响较小,从而增强了电池对环境的适应性,这一点对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实现建筑光伏“一体化”尤为重要。

  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建筑光伏“一体化”对光电转化效率的要求,并不像光伏电站那么高,这弥补了该产品的最大缺点。

  这是否意味着,晶硅电池开始处于劣势了呢?专家并不这样认为。目前,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仍比晶硅电池生产设备贵4~5倍,而前者约9%的光电转换效率,也远低于后者20%以上的效率。对于建在沙漠中的大型光伏电站来说,薄膜电池能带来的“美感”并不重要,转换效率才是关键。

  很显然,两种技术的发展,将为各自带来不同的优势。这场“战争”的结局仍难以预料。不过,正像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所认为的,新兴产业就是具有技术不确定的特性。在这场风险极大的博弈中,一旦成功,就将获得巨额利润。



作者:刘冠群 来源:防爆电气网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