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汉能:移动能源蓝图下,互联网之手能伸多远?

2015-06-08 15:25:19 太阳能发电网
“这不是一种概念和对未来的设想,是正在发生的现实。”李河君对着全国政协委员自信的说,人民大会堂台上坐着政协主席俞正声,一些政协委员眯着眼看着李河君,没有表情。

  李河君似乎要开启新一轮“叶绿素革命”!
  1845年,德国科学家迈尔发现植物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半个世纪后,经过研究,科学家发现植物中具有捕光作用的复合物,这就是“叶绿素”。又过了半个世纪(1954年),世界第一块单硅晶太阳能电池诞生,人类开始成功的利用工业材料进行光电转换!
  太阳、光伏、叶绿素,这三者的跨界融合,在能源互联网的大潮中正在显出雏形。2015年,“互联网+”和李河君的“移动能源”蓝图几乎同时到来,一个新的能源世界不明觉厉的到来了。这真的如同汉能所言,改变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带来一场科技和产业革命么?
  在中国,1瓦光伏电站大约需要10元的投资成本,一个10兆瓦(1兆瓦=1000千瓦)的中型地面电站,这需要1000万的投资成本。加上光伏电站背后有着复杂的合作和运营风险,即使政府每度电给予0.42元的补贴,仍不足以消除投资者对运营及回报背后的疑虑。
  李河君的这场“叶绿素革命”,虽然有望解决万物之本“阳光”可直接利用的能源技术路径,但并未解决其在工业中普遍的适用性。在我国13亿千瓦的电力总装机量中,光伏装机仅为13吉瓦,可以忽略不计,以光伏来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注定了是一条漫长的路。

  蓝图与现实:移动能源时代何时来临?
  如果说,任何一个接触阳光的物体都是一个发电体,你觉得这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
  你肯定会说,那太好了。如果我们所有的光、热、动力所需的能源都使用阳光,那时候火电厂的老板肯定会转行做光伏,否则他将找不到活路。这是一场怎样的变革?一旦人类真正的实现了清洁能源的廉价生产和利用,我们的工业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可以确信的是,雾霾穹顶会消失,蓝天将每天与我们相伴。
  这是一个美好的图景,也是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所预设的蓝图。
  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李河君在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面前描述了一个“移动能源时代”,他引用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一句话,一项工程科技的创新可以催生一个产业,可以影响乃至改变世界。而他认为,移动能源和薄膜技术将改变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引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李河君所推广的薄膜技术被认为是光伏发电材料的2.0版,可携带、可折叠、可弯曲、可上色,而这种新能源与新材料技术的融合,未来可将发电场携带在任何可接触阳光的载体上,包括商用或民用屋顶、建筑物外墙、户外基础设施、户外装备、服装等等上面。
  李河君说,未来人人都是发电体,物物都是发电体。他预估这个市场未来的规模为8万亿元人民币,而这个市场一旦开启,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也将深刻改变现有的工业格局。
  回望,光伏发电经过了100多年的漫长历史,由于太阳能的不稳定性和储能技术的制约,光伏发电发展的并不顺利。《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4年,世界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占比为10.9%,而光伏装机在其中不到30%。
  蓝图是美好的。然而,在现实面前,这个阳光明媚的市场能否豁然开朗,而新增的光伏发电应用是否就是李河君正在推广的薄膜发电,以及薄膜发电技术是否真能带来中国能源利用的新局面,这都是李河君带给中国社会的疑问。
  “这不是一种概念和对未来的设想,是一种正在发生的现实。”李河君对着全国政协委员自信的说,人民大会堂台上坐着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一些政协委员眯着眼看着李河君,没有表情。

作者:李凤桃 来源:华夏能源网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