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展环境正趋完善 技术进步未达市场预期

2014-12-23 11:14:20 太阳能发电网
近日,美国商务部对我国光伏产品第二轮“双反”终裁结果正式公布。业内人士表示,这对于我国目前仍然以外向型为主的光伏产业而言,负面影响固然巨大,但同时也坚定了我国光伏企业改变技术和市场“两头在外”发展现状的决心。   落地国际市场考验成本控制   较之美国市场第一次对我国光伏产业进行

  近日,美国商务部对我国光伏产品第二轮“双反”终裁结果正式公布。业内人士表示,这对于我国目前仍然以外向型为主的光伏产业而言,负面影响固然巨大,但同时也坚定了我国光伏企业改变技术和市场“两头在外”发展现状的决心。
  落地国际市场考验成本控制
  较之美国市场第一次对我国光伏产业进行“双反”时行业的一片恐慌,面对此次“双反”,光伏企业明显淡定了很多。
  光伏行业分析师郑佳明告诉记者,在全球化市场的背景下,为数众多的光伏企业以将工厂和销售渠道外迁,同时加大对国外技术型光伏企业收购作为应对“双反”的方式之一,这种落地“终端市场”的做法见效很快,也是目前光伏企业面对“双反”的底气之一。
  美国、欧洲、日本及国外其他新兴市场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这些市场落地生根,有助于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避免诸如“双反”等贸易壁垒。但同时,也将面临多方面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成本控制。
  客观而言,我国光伏企业在全球市场获得巨大份额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较低的商品价格。第一次“双反”前的低价格主要依靠国内的商业大环境,在主要技术仍然来自国外的情况下,这种低价格的含金量有限。
  “随着第一轮‘双反’的倒逼,国内光伏企业保持低成本的方式已经逐渐倾向为自主技术创新与技术导向性收购。”郑佳明告诉记者,“这是落地国外市场所必需的,没有过硬的自主技术和管理,落地容易,生根将会很难。”因此,落地国际市场在规避贸易壁垒的同时,高压力下的生存环境也将对国内光伏行业整体提升起到积极作用。但业内人士表示,落地国际市场只是一种战术思路,立足国内市场才是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的根基。
  国内市场才是“终端”
  光伏产业因为其自身特性而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能源转型的意义重大。因此,简单地将产业外移至国外显然不是光伏产业发展的目的———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终端”在国内。
  作为可有效利用的清洁能源,光伏产业成本持续下降将造福全球,而我国作为光伏下降过程中最重要的推手,将光伏利用于国内市场是一个合乎逻辑的选择。

作者:龙昌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